讀罷海倫凱勒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讓我久違地體驗到"未讀其書先聞其人"的意境,浮躁的心情也從對世俗的憤憤不平逐漸變得陽光起來。
活著是一種態度,主人公超人的毅力和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令我無比動容。海倫凱勒一生88個春秋,卻有87年是在無光、無聲、無語中度過,對于常人來說,這是怎樣的一種苦痛。她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憑著堅忍不拔的毅力和艱苦卓絕的奮斗,考取了哈佛大學雷德吉利夫學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馬克吐溫說過:"19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倫,一個是海倫凱勒。"
三天光明,對于常人來說只是一生中的短暫一瞬,對于雙目失明的海倫凱勒來說,卻是可想而不可及的。三天光明,對于那些碌碌無為的人是在燈紅酒綠的舞廳度過,或是漫無目的地游玩,他們追求的是紙醉金迷的生活。
然而,令人扼腕的是,目前基層地稅干部中有一些人,擁有舒適的工作環境和良好的生活條件,但他們不珍惜眼前擁有的一切,而是把工作當成一大苦差事,盲目攀比,不求上進,對于本職工作,他們總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顧。當沒有評到先進或沒有得到重用提拔時,他們就會怨天尤人,哀嘆命運不公。令人欣慰的是,如今的地稅事業是蒸蒸日上,人才濟濟,沒有積極的心態,扎實的作風,在一個單位是很難得以發展的。海倫凱勒,盡管雙目失明,她還能用殘疾的身軀寫出《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聞名于世,而我們擁有健康的體魄,明亮的眼睛,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奮斗,不去追求理想,不去創造自己的美好人生呢?
海倫凱勒曾說過:"身體上的不自由終究是一種缺憾。我不敢說從沒有怨天尤人或沮喪的時候,但我更明白這樣根本于已無補。因此我總是極力控制自己,使自己的腦子不要去鉆牛角尖。"這是怎樣的一種精神!試想,我們常人只要付出她一半的努力,用樂觀的心態去面對生活,還有什么困難可以壓倒我們呢?
面對海倫凱勒的生活,想想自己,四肢健全的人很難體驗到殘疾人的痛苦。只有聾人最珍惜聽覺,只有盲人最向往光明,只有失去雙腿者最向往走路……世界上有許多東西往往失去了才覺得珍惜。海倫凱勒用自己的經歷告訴我們: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一切,熱愛生活,用"心"去體味生活。因此,我們有什么理由不能像海倫凱勒那樣,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呢?
從逆境中走出來,在順境里珍惜大好時光,面對逆境勇往直前。這,應該是我們的人生信條。
海倫凱勒的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它不但使我增長了知識,還讓我看透人生,理解人生,感悟人生……讀一本好書就是與一個偉大的心靈對話,啟迪了我們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