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于安靜的新華書店里覓得周國平著的散文、隨筆集《安靜的位置》一書,心中頓生喜悅之情。淡綠色的封面,白色的書名鑲嵌其中,如嬰 兒恬靜、安祥地躺在母親的懷抱里,令人愛不釋手。
時下,有人說,“男人不可不讀王小波,女人不可不讀周國平”.而作為須眉的我,亦喜歡讀周國平。關于周國平,讀大學時就知其名,那時讀 他著的《人與永恒》,為他的睿智和詩意的文字所折服,后讀他著的《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更為他博大的父愛所感動。
《安靜的位置》,全書共分為八輯,收錄了作者的75篇散文、隨筆。作家以其貫有的沉靜、細膩的文風,對宇宙、人生、生命等哲學意義上的 話題進行了冷靜的思索。雖是哲學,卻并不深奧、晦澀。行文質樸平實飽含著詩的情愫,暢達深邃滲透著哲學的智慧,讀之如醍醐灌頂。
那個因為書賣得很好,心里很高興,“但是,接踵而來的熱鬧,諸如記者采訪、電視亮相、大學講座之類,我就非常不習慣了”的是作者。
那個“不管世界多么熱鬧,熱鬧永遠只占據世界的一小部分,熱鬧之外的世界無邊無際,那里有著我的位置,一個安置的位置。這就好像在海 邊,有人弄潮,有人嬉水,有人拾貝殼,有人聚在一起高談闊論,而我不妨找一個安靜的角落獨自坐著”的是作者。
那個總念叨著“記住回家的路。記住從社會回到自我的路,記住從世界回到上帝的路。人當然不能不活在社會上和世界中,但是,時時記著回 家的路,便可保持清醒,不在社會的紛爭和世界的喧囂中沉淪。”的是作者。
那個徘徊在人生的空地上沉思,“無聊是意義的空白。然而,如果沒有這空白,我們又怎么會記起我們對于意義的渴望呢?當情人不在場的時 候,對情人的思念便充滿了愛情的空間”的是作者。
在現在這樣一個物欲橫流、浮躁功利的社會里,作者能做到心靜如水,固守著自己的精神家園,這是一種大智慧、大境界。其實,作者并不是 一個出世者,他不主張年輕人拒絕任何機會,逃避一切壓力,以閉關自守的姿態面對世界。他所反對的是,把自己完全交給了機會和壓力去支配, 在世界上風風火火或渾渾噩噩,從而迷失了自己。
把自我的心靈存放在安靜處。
安靜是一支歌。“竹渲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那里有牧童的短笛,悠揚的漁歌,慈母的歌謠。
安靜是一首詩。“古來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那里有圣賢的教誨,先哲的語錄,智者的沉思。
安靜是一幅畫。“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那里有蔚然的天空,蔥郁的青山,清澈的溪流。
品讀《安靜的位置》,在滾滾紅塵中,于蕓蕓人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