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真的有香味嗎?聞一下,即便有,也在紙頁之間若有若無的。有的人聞得到,有的人聞不到,一般來說,我們年紀很小的時候,聞到的書香更多也更濃一些,許多人還記得小時候好不容易得到一本書喜歡得不得了,除了看還要不斷地放在鼻子前嗅,覺得它真的是香極了。那時候要說“書香”二字,我們是最容易理解的。
而其實“書香”已是另一種花開結果,那時感受到書香是因極度的喜歡和渴求,促使我們的嗅覺變得異常的敏銳,墨和紙張纖維的氣息被放大,并且排除其他不好的因素,只將它來自原野大地的氣質提煉出來,吸進了肺腑。如今的書香更多地是從心靈深處去感觸。初始心靈都如花苞,在書香的渲染下,如花兒般綻放在陽光下,帶著陣陣清香。
書香就是如花兒處處可見,處處可感知。我們都知道幸福,《誰動了我的奶酪》中的幸福便是奶酪,誰擁有了奶酪,誰就擁有了幸福,奶酪對你越重要,你就越想抓住它。的確如此,無論是什么,你越在乎便越在意,翻到此頁,看到此句,心中不勝感觸與回想。自己過往與現在所在意或者覺得重要的”奶酪“,深深地被觸動,如一粒石子掉人湖中,激起層層漣漪。又如書中提及生活在變化,日子再往前走,我們也應隨之改變,而不是在原地踟躕不前,如果你不改變,你就會被淘汰,很多事情瞬息萬變,我們無法感知或知曉它們的變化及趨勢,只有去適應,同它們一起變化,趕上它們的步伐,與它們共同前進。改變自己,跟上步伐,最大的障礙怕是內心的恐懼了。在不知所措時,知道變化在加速行駛,自己將落于其后,可是不敢向前,因為懼怕,恐怕改變后的生活,不能適應,想按如此般不變。”奶酪“又給了新的提示,”朝新的方向前進,你會發現新的奶酪“,也許你喜歡現在的奶酪,喜歡它帶來的美味與滿足,也許你只是安于現狀,即便它不能帶來你想要的美味。其實,你所害怕的東西根本沒有你想象的那么糟糕,在你心里形成的恐懼比你的實際處境更壞。你可以相信變化對你有害,然后拒絕它,你也可以相信尋找新奶酪對你有好處,然后擁抱這種變化,經常聞一聞你的奶酪,你會知道,它什么時候變質,當你超越了自己的恐懼時,你就會感到輕松自在。
在我們的生活中,超越恐懼,獲得啟信,實現了追求的夢想便是成功。從劉墉的《跨一步,就成功》中了解到,”行遠自邇,登高自卑“的意思是你要行千里路,總得從短程起步;就算攀上千仞高山也得由低處開始。也許,開始我們很渺小,從低處做起,從短程起步,但慢慢地積累、積累,不斷地沉淀、沉淀,愈想遠行的人,愈要好好準備行囊;愈想優秀的人,愈要好好打下基礎,愈有才氣的人,愈要忍,愈要學,像飛機,先在地面一直滑行,滑行,滑行,然后一飛沖天!
現在,想一想,紙張是什么變成的,就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這一切。樹木、草、秸稈等,是這些化成了紙,大地上的植物經過很多環節,最后轉化成書,它的香味更深地藏在了里面,”書香“的韻味延伸內心,打開書,享受心靈,享受它的氣息,享受它的另一種花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