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工作與生活中,人體經常與病原菌有接觸,但是生病總是相對較少。這是因為我們的身體具有天然的抗病能力,簡稱抵抗力(免疫力)。人類的免疫力有兩種。健康和完整的皮膚與粘膜,鼻腔里的鼻毛和黏液、氣管粘膜的纖毛、皮膚汗腺、唾液、胃液、陰道分泌物、精液、淚液、乳汁中的抗菌物質等構成了人體的天然屏障。此外,人的血液、臟器組織中還有吞噬細胞和一些物質構成了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可以將進入血液、臟器組織內的病原微生物殺滅或溶解掉。在醫(yī)學上這一類免疫力被叫做非特異性免疫力。另外人體還可以產生針對特定疾病的特異性免疫力。
人在感染病原體后是否生病,一方面取決于病原體數量的多少、毒力的大小。另一方面取決于病原菌侵入人體的路徑和定位的組織,如痢疾桿菌侵入皮膚傷口不會引起生病,只有經口吃進肚子,進入腸道才會生病。一般情況下健康人的抵抗力強,病原菌入侵的路徑不對,或進入人體的數量少、毒力小等,就不會得傳染病。
人在一生中可以通過兩種途徑獲得特異性免疫力:一種途徑是通過自然感染。自然感染又分兩種情況:一種通過自然感染某種疾病而且生病,從而獲得免疫力;另一種途徑是感染某種疾病后由于自身免疫系統(tǒng)的作用而自然清除病原體,但不表現出臨床癥狀,也能獲得免疫力。另一種途徑是通過接種疫苗和一些免疫制劑而獲得免疫力,這是安全而保險的一種方法,因為不用冒生病甚至病死的危險。
易感者就是指沒有獲得針對某種傳染病的特異性免疫力,而非特異性免疫系統(tǒng)又相對脆弱,容易被傳染上這種疾病的人。如小兒由于免疫系統(tǒng)發(fā)育不完善容易感染肺炎、感染性腹瀉,由于沒有按程序接種疫苗而容易感染麻疹、水疸、腦膜炎等疾病。人在勞累、受涼等情況下身體的抵抗力會降低,也容易成為傳染病的易感者。又如從非流行區(qū)進入流行地區(qū)的人也容易傳染上進入地的傳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