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計算機網絡正在蓬勃發展,隨之應運而生的網絡教學和網上學習給課堂教學帶來了無限生機。而教學的重大改革--小班化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和人們的關注。如果把網絡與小班化教育有機結合,那么對學生的終身學習與發展將會產生極大的影響。
我校從1997年開始嘗試小班化教育,又在兩年前與閘北實驗小學、滬太新村第一小學一起參與了教育部一IBM“基礎教育創新教學項目”的實驗。這兩年多來,學校有意識地把小班化教育與創新教學項目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行了嘗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通過實踐與研究,我們感到開展現代信息技術創新教學要抓住幾個要素:
、良好的教學環境是必不可少的基礎
長久以來,在我們每個人的大腦中都儲存著這樣一幅教室的畫面:成排的課桌椅,教師站在教室的前面,黑板位于教室前方的墻上或后面的墻上,白白的墻壁上偶爾貼著幾幅圖或口號之類。
而我們實施“小班化”以來完全打破了這種模式,創設了符合現代教學所需要的硬環境與軟環境。在硬環境創設方面,教室面積擴大,功能增加;在軟環境方面,建立了以師生、生生互動交往為內容的社會環境及健全人格的心理環境。尤其是在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方面,我們作了大量的工作:要求教師以“會學”替代“學會”;以學生發展為本替代課本知識學習為本;以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替代學生被動接受;以注重學習過程替代注重學習的結果;以個別化教育替代全班統一教學。
二、小班化教育是教學的最佳載體
小班化教育由于人數少,給教師提供了更多的教學空間,既可以讓每個學生在電腦前的大網絡教學里接受信息、進行學習,也可以在人機交互的過程中進行個性化學習,這樣能培養學生很強的信息獲取、信息分析與加工、信息表達的能力,直接幫助學生增進學習效果,又可以在分組討論中,師生、生生互相交流,使教學過程中的人際關系顯得更融洽、更親密,由此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圍,由原來的單一的班級授課轉變為個別化教學。小組學習、班級學習、合作學習等各種組織形式都能合理使用、綜合使用,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讓學生在同一地點、同一時間,做不同的事情。
三、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是教學的核心
學習不是被動接受信息刺激的過程,而是主動地構建知識意義的過程,學習需要學習者根據自己的知識背景,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知識意義。教學應該由向學生傳遞知識轉變為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我校的教師在教學環節中經常要求學生在課前、課中、課后等各個階段到網上去查閱資料,進行討論,解決自己在學習中碰到的各種問題。特別是課余時間進行的自我探究,是對課堂知識的加深、擴展,更主要是對課堂中沒有學到的、自己感興趣的知識的獲取,這是真正意義上的自學。(學生在學校、在書本上學的知識是20%,而80%是從其他途徑學習的。)四、教師教學方法的改變是關鍵
我校經過幾年的努力,一改過去“教師講、學生聽,學生問、教師答”的陳舊落后的教學方式,采取以“學生學、教師導”的現代教學方法。
過去的教學方法是以教師的進度為主,一般學校教育所謂的趕進度,就是教師得在固定時間教完某些部分的課程,至于學生是否真的懂或融會貫通,在“教學進度”這個大前提下是管不著的。事實上,教師是以大多數人可以接受的速度當作進度來授課的,結果是聰明的就要等一般的學生,而學習較緩慢的學生跟不上進度,就會出現學3成效的良莠不齊。
如果有互聯網多媒體的說明,就可以依學生的進度做導向來教學,學生學會了這一課,給他一個簡單的自動測試,通過了,再進人下一課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可以跑得比一般學生快,反應慢的學生學得慢一點也無所謂,但重要的是到最后大家都學會了,班上沒有所謂笨的、聰明的,成績好的或是成績差的,只有學習快慢的區別。
綜上所述,小班化教育與現代信息技術恰到好處地結合起來能促成三個變化:(1)教師教學觀念的變化。教學中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成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從知識技能的傳授者轉變為意識建構和個性發展的促進者,教師由以往只利用黑板、粉筆、文本教材等傳統教學手段向師生共同利用多媒體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等現代教學手段(當然并不排斥必要的傳統教學手段)進行交互式、開放性教學的局面轉變。(2)課堂教學過程的變化。信息技術和數字資源廣泛應用在課堂教學中,成為創新教學的重要支撐環境。除了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模式,學生基于資源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等新型教學模式,豐富了教學形式,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展了學生的主體性,師生之間的關系發生了變化,教師和學生有了更多平等交流的機會。(3)學生學習方法的變化。課堂改變了教與學的方式,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主動去探究知識,從而增強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他們對學習有興趣,上課時能集中注意力,能與同學、教師協作開展討論。學生在明確了自己的學習目標后,能根據自己的學習水平制定學習計劃,最大限度地激發和訓練了發散思維,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效益也大大提高。
由此可見,以小班化教育為載體、以現代信息技術為依托,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這一新的教學模式能有效地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