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媚的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映射在草叢里,正好照耀著那只橙灰兩色的小家伙。它,絲毫沒有受到我們的干擾,猶如一位聚光燈下的詩人,靜靜聆聽著周圍的一切。它,完全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眼珠子一動不動,甚至給人一種呆滯感。它,就是我今天看到的憨態可掏的小呆子燈頭地鶇。
中等身材(22厘米)的橙頭地鶇站在草叢里甚是可愛。黑色的嘴,灰色的背,讓人最難以忘記的是它面頰上的兩道黑紋,好像是特意用油彩涂抹上去似的,如狂熱的足球粉絲在臉上畫花一般。只要我們不去驚擾它,它還會從草叢中跳到水泥地上,繼續進行它深層次的冥想。有時它會縮起脖子作出害蓋狀,有時它會扭轉小腦袋,盯著身旁的小枝條。聽說它也是“歌唱界”中一等一的高手,可是今天卻無緣聽見。
未成年的橙頭地鶇背上會有一些細紋和鱗狀紋,橙色也淡許多,不過臉蛋上的那兩道垂直垃紋,仍舊是它永不改變的標志。
別看橙頭地鶇癡癡呆呆的,它可是廣州的“明星鳥”呢!每年春季,中山大學就會迎來來自全國各地的一大批攝影發燒友。他們拉著價值連城的攝影器材,就是沖著橙頭地鶇而來。因為橙頭地鶇是廣東的過境鳥,每到遷徙的季節,它都會在中山大學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停留一段時間。奇怪的是,只要找對時間,在中山大學幾乎是沒有一次看不見它的,但在香港,卻難得一見。每次看見長槍短炮的攝影者們,“小呆子”都會繼續表現它癡呆的絕技,一動不動地擺好姿勢,盡職盡責地當好超級模特。
在南方,我們在野外看到的橙頭地鶇一般是很少鳴唱的,但其實這個家伙卻是個歌唱高手。春天當它遷徙北上抵達繁殖地時,常會像喝醉酒一樣晃悠著腦袋,唱著高低起仗、規律性很強的歌兒,這時它完全陶醉在自己優美的歌聲之中,對周圍的一切視若無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