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時節,是冬候鳥集中飛臨中山大學的好時節。這段時間,只要細心觀察,在永芳堂旁邊的叢林中常能發現它的身影——灰背鶇。這時,我帶著莫名的激動,因為它可是廣州的冬候鳥,只有在這個時候,才能一睹芳容。
腳底下的小蟲子,枯葉覆蓋下的小生命正是它美味的食物。在覓食時,它會警覺地伸長脖子關注著周圍的一切,深邃的黑眼珠凝視著遠方,擺出一副嚴陣以待的架勢,一有風吹草動,它便會靈敏地跳進草叢的深處。
于是,我把呼吸也放緩了,生怕驚擾了它的美餐。架著望遠鏡,它清晰地呈現在我的眼前。它體長約24厘米,體形與烏鶇相仿,比紫嘯鶇略小一點。炯炯有神的黑色大眼睛和橙黃色的喙在灰色的小腦袋的村托下特別顯眼。灰白色的喉部下面覆蓋著黑色的斑點,墨灰色的羽毛從頭部開始一直延伸到背部,兩脅及翼下有著顯眼的橙色,胸側及兩脅具有黑色點斑,腹中心及尾下覆羽白色,它的尾羽長約為身體的二分之一,腳短而粗,淺淺的草地能輕易地沒過它的雙腿。它如此傲氣地站在草地上,灰藍色的背部像披上了一件威風凜凜的風衣,與這蒼蒼的草地相互映村,顯得高貴而不張揚。
灰背鶇俗稱“串鳴”,估計是它像雉雞類那么怕人,而且又喜歡從草叢里躥到樹上的緣故吧。灰灰的背部給了它很好的保護色,所以它躲在樹叢里一動不動時,是很難被人們發現的。它的飛行技能可高了,在樹叢中穿梭飛行時毫無聲響。每當受到人們的驚擾,膽子大的就會藏在樹上,發出“唧——唧”的怒鳴聲,膽子小的就隱藏在樹叢里,默默地觀察著人們的一舉一動。
生性膽小機警的灰背鶇,大大增加了我們發現它的難度。有一次我們靜靜地躲在樹叢里,屏住呼吸看著它在草地上捕食。開始時,它用小嘴靈活地挑開一片片枯葉,叼起一條小蟲子以后,變得格外敏感,生怕其他同伴來與它分一杯羹。接著,它便緊緊地叼著小蟲,雙腳一蹦,輕盈而又敏捷地躥進草叢的深處,找一塊安全的地方來享用它的美味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