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清晨,靜靜地待在公園里的榕樹下,你定會有意外的收獲。細葉榕結滿了果實,一撥接一撥的鳥兒飛到樹上開始享用美味的早點。鳥群里有成群的白頭鵯,紅屁股的紅耳鵯,小巧的暗綠繡眼,還有蓋澀低調的烏灰鶇,遠遠看去,烏灰鶇雄鳥很像烏鶇,不拿起望遠鏡仔細觀察很容易就錯認了。樹上的烏灰鶇很紳士地享用它的早點,啄幾口就飛走了,過一會兒再飛回來啄食,不像鉍耳鵯、白頭鵯抱著結滿果實的樹枝狂吃一頓。
烏灰鶇的俗名叫日本烏鶴、黑鶇,是南方不太常見的遷徙過境鳥,它的繁殖地在日本,每年它都會赴約般循著祖先的足跡,飛越太平洋,來到南方越冬。每年4月及11月在廣州都可以看到它遷移的身影。它上體純黑灰,頭及上胸黑色,下體余部白色,腹部及兩脅具黑色點斑。平時我們見到的烏灰鶇多在樹下、灌木叢間活動。在地面覓食的時候,它會以跳躍的方式前進一小段距離,然后突然停下來,靜靜地觀察周圍環境,然后又繼續覓食。它喜歡吃各種昆蟲、蚯蚓及果實,有一次還看到它一口叼了一條十幾厘米長的蚯蚓。
烏灰鶇也是一種善于鳴叫的鳥類,有百舌之稱的烏鶇善于鳴唱,而烏灰鶇也并不遜色。只可惜它飛到南方越冬的時候基本不怎么鳴叫。到了繁殖季節,它的鳴聲圓潤而帶長長的顫鳴音,很是動聽。
灰背鶇、烏灰鶇、烏鶇這幾種鶇類,初學者很容易把它們混淆在一起。尤其是烏灰鶇的雄性與灰背鶇的雄性比較相似,它們的雌性也不容易分辨。很多初學者甚至把烏灰鶇的名字也說成是灰背鶇呢。其實,要分辨它們也并不困難,烏灰鶇的雌性與灰背鶇的雌性兩脅都有橙黃色,但是烏灰鶇喉部的斑點一直延伸至腹部,而灰背鶇的斑點只遍及在喉部及兩脅的前端,腹部還是灰白色的。要是在野外看見類似的鶇類,我們先不要著急,看看周圍還有沒有它的雄性,如果有的話,那就更好去辨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