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縷夏日的余暉,一陣美妙的蟬鳴,一絲沁人心脾的微風吹得坐在窗前的我的劉海如浪花般自由跳躍。不去理會風的騷動,不去理會發絲的逍遙,我的指尖依舊翻動著我那心愛的讀物,那不是書,而是我的朋友……記得當初硬著頭皮背誦唐詩的那段時光,應該是在一年級暑假的時候P巴,每每看到那些我認識與不認識的漢字拼接成的作品,我總是覺得它們是如此陌生,如此縹渺。望著那些屈指可數的會念的字,更別說去弄懂文字背后的含義了。
但是隨著上課過程中對古詩的接觸,我開始慢慢了解了它們。甚至都不知道從何時起,我居然愛上了它們。在詩的國度里,我成了諸多“大師”的忠實粉絲。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是我第一個愛慕的人,他那豪放灑脫的個性、鎊礴雄偉的詩風以及灑脫背后鮮為人知的孤寂,都深深地吸引著我。一句“飛流直K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傾瀉的不僅僅是浩瀚的“銀河水”,更是作者心中那自由奔放的血液。我愛慕的另一位詩人是與李白一起有著“李杜”美譽的杜甫。同為唐代詩人,杜甫并沒有像詩仙一樣灑脫浪漫的情懷,而是更注重于反映現實。他用筆書寫民間疾苦,用筆感嘆社會動蕩,一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猶如一把利劍,頃刻間插人了封建社會的心臟。如此銳利的辭藻,如此剛強的筆尖,“詩圣”一譽,舍“杜”其誰!
于是我的日子,也開始沾染了詩的香味。當我看見蜜蜂在花間辛勤而又忙碌地采蜜,便不由吟誦出:“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當我看到那翻滾著澎湃著的浪潮,會情不自禁地感嘆:“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橫。”當別人不肯好好吃飯,把米飯撒得到處都是時,我會用“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來勸告。同時,我也學會了用“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來勉勵自己要珍惜時間,刻苦學習。
在短短幾年的時間里,我從茫然到愛慕,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對詩的熱愛。因為這份熱愛,我養成了靜下心來閱讀、用心去傾聽的習慣,現在的我猶如一顆種子,正在努力汲取書籍的土壤中的水分和營養,期待有一天在書本的滋養下,我可以擁有燦爛精彩的人生!
小作者如一只采蜜的蜂蝶,又如手持燭火的小小智者,一首小詩,就能照亮一個盛唐;一個標點,就能打開一個世界。不理會風吹斜陽,只沐浴書香瀚海,這是一場視覺的盛宴,一次自由的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