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會和別人交流開始,媽媽就給我買了很多書,然后我窩在她的懷里聽她講故事,媽媽講得聲情并茂,我聽得津津有味,也知道了很多有趣的故事,所以從幼兒園開始,我參加了許多講故事比賽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漸漸地我長大了,開始學拼音了,媽媽就開始偷懶了,她不再抱著我講故事,只是不停地給我買書和借書。我也懶惰了,偷偷跑去陪爺爺看電視了。媽媽沒辦法,只好又抓住我講起了一個又一個故事。但是每回她只講到一半就停止了,全然不顧我瞪得老大的眼睛,焦急地等待著她的下文,她只給了我一句:“想知道后來怎么樣嗎?自己看吧,看完記得把結果和我們分享哦!”沒有辦法,我只好自己硬著頭皮看下去,從最開始一個字一個字地拼讀,到后來一目三行地閱讀,我懂得的故事越來越多。
媽媽總是想方設法讓我多看書,成套成套的書買回來,有些我不愿意看,她就專門買那些我愛不釋手的系列書籍,像楊紅櫻寫的那些書,她總是能在圖書館、書店或者淘寶上找到我想要的。爸爸也是,為了保護我的視力少受閱讀的影響,他把我們家所有房間的燈都換成了那種特別亮的LED燈,書房和我的房間再增加兩個護眼臺燈。為了給我營造閱讀的氛圍,他扔掉手機,從書店買了自己愛看的書,陪我一起閱讀,雖然有時他看著看著就睡著了。
愛上閱讀后,我也養成了一個不好的習慣,每次打開書本后,我一下就被里面一個個精彩的故事給吸引住了,等到午飯和晚飯時,爸爸看到我如癡如醉的樣子,總是瞪著眼睛大聲喊我好幾遍,我才慢吞吞地爬到餐桌上用餐。有一次我正在看一本《漢字的故事》,爸爸見我又將他的話當耳邊風,作勢要沒收我的書,我趕緊藏起書,插科打諢,考了爸爸兩個書上的故事。我拿餐桌上碟子里的“醋”和媽媽身上“裙”字的來歷把爸爸給難倒了,也順利躲過了一頓批評。
記得小時候,媽媽給我講了個《高爾基救書》的故事,說的是有一次,高爾基的房間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書籍,其他任何東西他都不考慮。為了搶救書籍,他險些被燒死。他說:“書籍一面啟示著我的智慧和心靈,一面幫助我在一片爛泥塘里站起來,如果不是書籍的話,我就沉沒在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當時的我一聽完這個故事就笑了,心想:世界上怎么會有那么傻的人,冒著生命危險去救書。后來想想,高爾基救的是自己最寶貴的東西,比生命更重要的是知識和智慧,一個人的知識百分之八十是通過閱讀來獲得的,怪不得人家后來會成為偉大的詩人、作家和學者。
歸功于閱讀,我還喜歡上了寫作,并成為《寧波晚報》的小記者,很幸運的是,我的4篇豆腐干文章在《小記者專刊》上發表。我很開心,閱讀帶給我的歡樂不是一點點,它能讓我成長得更加出色。閱讀伴我成長,閱讀伴我進步,我愛閱讀。
小作者以平實的語言記敘了“一路閱讀”的經歷,圍繞“成長”這個主題,從閱讀量的增多,閱讀習慣的形成,對閱讀重要性的認識,以及閱讀帶給自己的進步等方面,道出了閱讀帶給自己各方面的改變。文章條理明晰,層次分明,有具體的故事。對于一個三年級學生而言,能寫出如此翔實的閱讀體會,實屬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