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我們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團圓飯,望著滿桌子豐盛的菜肴,外公感慨地說:“現在的物品真豐富呀,與過去可簡直沒法比。"我好奇地問:“那過去是什么樣啊?您給大家講講吧。”
外公呷了一口酒,興致勃勃地說:“新中國建立初期,我們國家很窮,一到災荒年,糧食收成更少,有一句順口溜:種二坡,收一籮,挑一簸箕,煮一鍋。所以糧食定量配給,每人每月26斤,其中還有30%的粗糧。買東西不光要花錢,還要憑票,買糧用糧票,買菜用菜票,買布用布票,買肉用肉票。逢年過節,菜店進點魚、肉,不但要憑票,而且天不亮就要去排隊,等四五個小時,才能買到定量的一點兒‘好菜’。說是‘好’,也只不過是現在十分常見的菜,去晚了還買不到呢……”
我望著滿桌的雞、鴨、肉,不禁感慨萬分;現在生活真好啊!大商場比比皆是。商場里的商品琳瑯滿目。應有盡有,令人眼花繚亂,再也不需要憑票購物了。不僅如此,購物也方便,打個電話就送貨上門,不滿意還包退包換心
我環視四周,家里電視電腦和空調、錄音機、洗衣機、VCD機應有盡有,媽媽、舅舅還有一輛私家車,與過去家里僅有的一臺舊收音機的年代相比,可真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啊!
外公問:“惟惟,你說說為什么會發生這樣大的變化呢?”我沉思了片刻。說:“這都歸功于改革開放的好政策。”是啊,全國人民團結一心,才能使國家越來越富強。我相信,再過十年變化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