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過許多有趣的書,如《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可是我最喜歡讀的書還是《論語》。每天晚上7點左右,我都會拿出《論語》來讀一會兒。這部流傳千古的經典著作,為我打開了智慧的大門。
《論語》開篇《學而第一》中講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意思是:學習而經常復習它,不是很愉快的事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是很快樂的事嗎?沒有人了解自己卻不煩惱怨怒,這不才是君子嗎?你瞧短短三句話竟然表達了這么多的意思。《論語》真是言簡意賅啊!
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道理我都是從《論語》中悟出來的有-次,王老師生病了,讓我們自由活動,同學們都下樓去玩了,我留在教室里清理堆積在暖氣片里的紙屑。紙屑很多,我清理了足足一節課,累得滿頭大汗。我很想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贊揚,可沒有人注意這件事。后來,我明白了“人不知而不溫,不亦君子乎”這句話。
我最喜歡《論語》中的一段話:“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讀了這段話,我明自了一個人行為如果不端正,說起話來就沒有威信,所學到的東西就不牢固。做人要誠實,每個人的身上都有我們學習的優點。有了過錯不要不敢改正。我懂得了我們不僅要學習知識,還要學會如何做人。
我們的語文課本中也學到過《論語》‘中的句子,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溫故而知新”等。
讀了《論語》以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今后我要更加努力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