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雖然做過許多實驗,但我覺得最有趣的還是“毛細現象”的小實驗。
那天自然課上,老師讓我們各自準備一個小實驗的材料,來說明毛細現象,好多同學都煞費苦心地準備了,但效果都不如趙小東的明顯。
趙小東的實驗材料很簡單,就是一個玻璃杯、一瓶墨水,還有一支白色粉筆。只見趙小東胸有成竹地走上講臺,把藍墨水滴到了事先裝滿水的杯子里,等墨水擴散開了,他又拿起一支白粉筆伸進了杯子里,白粉筆把墨水漸漸地吸進了體內。過了一會兒,他把粉筆拿出來給我們看,果然像變魔術似的,白粉筆穿上了藍色的外衣。
我們正百思不得其解,老師說話了:“同學們,這就叫做‘毛細現象’。因為粉筆體內有很多空隙,所以粉筆會‘喝墨水’。趙小東的這個實驗做得非常成功。”愛動腦筋的曹林想了想說那彩色粉筆的毛孔更大。做這個實驗不更好嗎?”老師說:“那當然了,不過用彩色粉筆做這個實驗,有沒有用白色粉筆的效果好呢?大家能想出答案嗎?”我想了想趕緊舉手說:“因為彩色粉筆有顏色,如果是藍色粉筆,那就更看不出來了。”老師笑了,夸我們是一群愛動腦筋的好孩子。
這次的小實驗雖然很簡單,但讓我覺得很神奇。同時,它讓我在趣味中學到了不少知識。
簡評
小作者寫了一次很簡單卻很有趣的小實驗。這次小實驗是同學們親自做的。習作記敘實驗過程,有詳有略,重點寫了趙小東做的實驗,寫他準備的實驗材料,先做什么,又做什么,出現了什么現象,觀看的同學有什么表現,老師揭示其中的道理,寫得詳細、具體。這不僅靠小作者有較強的選材能力,更重要的是他參與了這次實驗,認真觀察、思考了,占有了寫作素材,才寫出了這樣好的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