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心盡力扎實抓好掛鉤幫扶工作
云南省高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省高院”)始終把扶貧工作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掛鉤風慶21年,始終不遺余力地在人力、財力、物力和思路、技術等方面給予掛鉤縣、鄉大力支持,先后幫助三岔河鎮、新華鄉實現了脫貧,為鳳慶縣加快發展、早日實現脫貧注入了強大的動力,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傾注真心,真掛、真包
把“掛包幫”“轉走訪”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列入議事口程,明確1名院領導負責,成立院扶貧辦,負責日常事務。2016年,院扶貧辦下派駐鳳慶縣脫貧攻堅工作總隊長1名,副總隊長1名;下派郭大寨鄉駐村工作隊隊員13名,組成3支工作隊,分別進駐3個貧困村。院扶貧辦將工作重點放在貧困程度嚴重的特困戶上,有針對性地掛鉤幫扶家中有學生、有重病患者和勞動不足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院屬各個支部全體干警共結對幫扶貧困戶217戶。
二、傾注真情,真轉、真訪
把轉變作風、深入實際、摸清情況作為一項重要內容,要求每位院領導和干部都要深入掛鉤戶調研了解情況。院領導和各黨支部先后13次深入實地調研走訪,共計召開扶貧工作座談會和民情懇談會13次,走訪每戶幫扶貧困戶3次以上,與貧困戶面對面座談600余人次,全面了解社情民意,廣泛聽取意見建議,填寫探訪問卷,核對貧困信息,完善建檔立卡資料。下派的駐村工作隊隊員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經常和村干部一道走村串戶,開展民情懇談,進一步了解實情、摸清情況,在此基礎上,幫助郭大寨鄉制定了《郭大寨鄉精準脫貧規劃》《團山村、卡思村、瓊英村2015—2017年精準脫貧規劃》和《團山、卡思、瓊英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幫扶計劃》,實現了貧困村(戶)底子清、致貧原因清、幫扶工作思路清、因戶施策靶向清。
三、傾注力量,真幫、真干
把加強幫扶支持作為一項重要措施,認真落實幫村計劃、幫戶措施和脫貧規劃,根據掛包對象的實際,精準發力。在工作中,采取傾力支持和努力協調各方支持兩種方式相結合,為掛鉤縣、鄉做了大量實事。
在自籌資金上下功夫。省高院黨組從有限的辦案經費中擠出150萬元,用于建設郭大寨鄉貧困村衛生廁所和垃圾焚燒池;全體干部職工為掛鉤聯系的貧困戶捐款37余萬元,用于支持掛鉤戶發展產業;籌措資金36萬元,用于鄉、村主要道路和校園及周邊順利實施路燈安裝亮化工程,共安裝路燈110盞。
在協調項目資金上下功夫。站在加快鳳慶縣發展步伐的高度,圍繞制約其經濟發展瓶頸,有針對性地對“五網”建設中的一批重大項目進行協調,爭取進入國家和省級“盤子”。圍繞區域發展需求,對扶貧整鄉推進工程、郭大寨水庫灌區項目、團山核桃林水庫項目、貧困村道路硬化項目、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項目、煙草基礎設施項目、農村飲水項目進行協調,已協調到位資金2800萬元,列入省級項目計劃的資金8.7億元。根據走訪了解,對貧困戶的實際需要進行協調,幫助12名貧困大學生申請到1.8萬元的雨露計劃補助;爭取到7000元扶貧經費對貧困老人進行慰問;爭取到價值1萬多元的水泥對入戶路進行修繕硬化。
在特色產業扶貧上下功夫。積極籌措資金幫助掛鉤戶發展產業,因村因戶施策,引導群眾走“三產互動、產產融合”的脫貧致富之路,重點幫助郭大寨鄉3個貧困村發展核桃、茶葉、烤煙等種植業,發展豬、牛、羊、雞等養殖業主打產業。積極引導群眾發展魔芋、花椒、木瓜、龍膽草、滇重樓、特色蔬菜等小區域特色經濟作物,使產業發展有新突破、困難群眾增收有新保障。
在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下功夫。針對掛包村勞動力素質偏低、缺少實用技能的情況,把提高勞動力素質作為重點來幫扶,協同農業、林業、職教等部門,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增強貧困群眾的自我發展能力。開展庭院綠化、美化活動,大力宣傳衛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利用板報、宣傳標語等形式強化宣傳,使環衛知識深入人心、家喻戶曉,文明程度不斷提高。在發揮自身優勢上下功夫。發揮專業優勢,為貧困群眾提供優質的司法服務和有力的司法保障。大力開展法治宣傳輔導,運用墻報、板報、手機等形式廣泛宣傳法律知識;派出工作組指導涉扶貧案件的審理,妥善審理好涉及農村低保戶、困難戶資格審查認定,移民搬遷,扶貧款、救濟款發放等行政訴訟案件;協助郭大寨鄉搞好矛盾糾紛排解工作,采取定時、定人、定點、定責的辦法,全方位、多層面對掛包村進行矛盾糾紛專項排查化解,維護社會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