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切的父母,和藹的老師,幸福的生活。這些讓我們擁有了一個美好的童年。但是當我讀了《童年》這本書后,讓我知道了高爾基的童年真可謂是“窒息的天地,苦難的童年”!
可憐的阿廖沙3歲喪父,被帶到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一個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性格暴躁,自私貪婪;兩個舅舅都粗野不堪,自私至極。阿廖沙每天看到的都是些令人作嘔的丑事:爭奪財產,打架斗毆,愚弄并毒打兒童等。在這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家庭中,層出不窮的丑事和暴行壓得幼小的阿廖沙喘不過氣來。
然而就是在這樣一個可怕的環境里,也不乏溫暖與光明。這就是以外祖母為代表的另外一些人,另外一種生活。外祖母慈祥善
良,聰明能干,熱愛生活,對誰都很忍讓,有著圣徒般的寬大胸懷。她如一盞明燈,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獨的心,她還經常講一些憐憫窮人和弱者,歌頌正義和光明的民間故事給阿廖沙聽,她對阿廖沙的影響正像高爾基后來寫的那樣:“在她沒有來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使我充滿堅強的力量以應付困苦的生活。”
另外,還有樂觀純樸的小茨岡,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獻身于科學的知識分子“好事情”,都給過阿廖沙以力量和支持,使他在黑暗的環境中仍保持著生活的勇氣和信心。他們都是阿廖沙的良師浄友,正是他們造就了阿廖沙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反抗精神。但就在臨近尾聲之時,11歲的阿廖沙被外祖父殘忍地趕出了家門,走向了人間
讀完《童年》,了解了作者兒時的悲慘遭遇,我越發覺得自己是非常幸福的。我們被父母寵著,愛著;每天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聽著老師講課;回家又有美食等你品嘗,也不會受到別人欺負。可高爾基呢?他恰恰與我們相反。有人說:“環境可以造就一個人,也照樣可以毀滅一個人。”正是那樣惡劣的環境造就了高爾基,成就了高爾基。在如此邪惡黑暗的天地里,他那顆光明博愛的心始終沒有變得骯臟,反而越來越開闊、光明。《童年》這本書告訴我們要堅強勇敢,正直自信。也許,這就是高爾基成功的秘訣吧!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草叢邊的秋千上,只有那蝴蝶停在上面……”熟悉的《童年》又在耳邊響起。童年已經流走,步人初中的我,回憶起童年,依舊是那么美好!我們不僅應該好好學習,更應該學會珍惜,學會堅強勇敢。并正直自信地面對生活,向著理想目標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