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越黑,星星越亮。
這是我讀完高爾基的《童年》后最深的感受。
《童年》講述了在沙皇統(tǒng)治下的社會里,3歲的阿廖沙因父親離世而投奔外祖父的故事。外祖父家里沒有家的溫馨、和諧,有的只是無數的勾心斗角。阿廖沙在這里度過了悲慘的童年,10歲時才回到“人間”。
合上書,我腦海里印象最深的幾個人物,不是阿廖沙,不是外祖父,也不是兩個舅舅,而是外祖母、小茨岡、格里戈里和“好事情”,他們一個個都是樂觀正直的人。
在如此黑暗的社會,如此不堪的家庭中,他們猶如那燦爛的星辰,熠熠生輝,璀璨奪目。他們堅守本心,堅守自己的高尚品格。面對黑暗,不低頭、不妥協、不同流合污、不沆漆一氣。
正因如此,他們才顯得偉大。
這是為什么呢?
夜越黑,星星越亮。
這就是答案!
我釋然了。
北宋時,周敦頤揮筆寫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以此來表現自己的高尚品格。
時至今日,那我們呢?
我們看到同學上課說話,看到他們下課打鬧,看到他們隨意破壞公物,聽到他們“驚人之語”脫口而出……
起初,我們也曾義憤填膺,但隨之卻又漸漸麻木。“他們能做,為何我不能?”就這樣,越來越多的人迷失本心,內心被黑暗腐蝕,成了黑暗的傀儡。
但那些在黑暗面前堅持原則,不愿墜入黑暗的人才是高尚的、偉大的。他們堅守本心,追尋那光明之路。我們或許無力改變,無力使那些己經變的人改邪歸正,但這并不代表我們沒有力量。我們可以心向陽光,做個好人,并用正能量影響更多的還沒有完全變壞的人。雖看似簡單,卻已經夠了。
夜晚漫步,仰望天空,總有一顆顆星星閃爍。而且,天越黑,這些星星就愈發(fā)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