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過份求“絕”的制作誤區
《黃河絕戀》之我見
鄭弈忠(弈族)
影片《黃河絕戀》上映以后,好評如潮,譽之為“既有傳奇色彩,又充溢著濃郁的英雄主義氣概與浪漫主義情調。故事鋪排跌巖起落,險中有奇,奇中有妙,讓人擊節贊‘絕’”,云云。大有國內“最高獎”影片非它莫屬之勢。
愚自知才疏識淺,不敢斗膽叫“陣”,只為該片諸多“破綻”而惑,有被其愚弄之感。既然故事“編”得“出神人化”,那就看來:
一架在海上就中彈起火的飛機竟能飛越長城,到達黃土高原,并能準確無誤地將日軍哨所摧毀——真是“神機妙算”!
僅憑被飛機沖斷帶走的小碗口粗的木頭就能把飛機卡住,直等到小孩將歐文救起才墜下懸崖——確實“分秒不差”!
一個從未見過飛機的農家小孩,面對飛機從頭上沖過,竟能面不改色,連頭都不動一下,還從容不迫地將歐文救起,后又突然發出哈哈大笑——此小孩真乃聾子、英雄、傻子三合一。
身負重傷的戰士竟能背住車輪,將裝滿一車炸藥的軍車抬起—可謂“蓋世神功”!
黑子身中數彈不死,還撲向日軍槍口——又一個黃繼光現身。
果樹上掛的是現行使用的拾元人民幣——更是“今為古用”。
凡此種種夸張失真之處,比比皆是、舉不勝舉。但請君莫忘“真實乃藝術之魂”。此乃是過份追求情節驚險、神奇效果,忽視細節真實性及可信度的惡果。再請看來:
盱軍血洗軍分區駐地,離此不遠的黑風寨竟一無所聞,仍然是鼓樂喧天,歌舞升平景象。
夕陽西下,鄭三炮與遠方女子情歌答對,高昂悠揚,又是一幅民俗風情圖。
問:黑風寨是否跟日軍簽訂了什么友好條約,雙方可以互不侵犯,而變成了“世外桃源”?
黃河邊上,眾人不是急趕送歐文過河,卻更有閑情雅致,等著歐文為安潔攝影留念。請看安潔梳妝打扮,背靠母親河,雙手高舉,神采奕奕。但可憐只不過是一張“泰坦尼克號”的宣傳畫的翻版而已。
過份地追求形式的意境美,忽視了思想內容與形式的有機組合,其結果不但沒達到“借景生情,寓意傳神”.的藝術效果,反而轉移了觀眾的視線,沖淡了影片應具有的思想內容,背離了當時所處的環境與心態是否允許、合拍,這樣不僅得不償失,反而成了“畫蛇添足”、“狗尾續貂”。
“電影的深層魅力應是整部影片體現出來的人生精義,生活哲理,應是那種令人咀嚼不盡回味再三的東西……”(章柏青《電影與觀眾論稿》)。
電影作為一種藝術的精神產品,觀眾不但希望影片要“好看”,更希望能“感人”,能從中得到啟迪和教育,這種“教化”,應區別于“政治說教”。我不禁捫心自問?《黃》片的感人之處,是否登峰造極?
愛情是永恒的主題。也許,中國傳統式的男女之戀在馮編導眼中已經寫絕或是難于超越。故另辟蹊徑,用“洋人眼中看中國”的三部曲來“創新”。故編出“中外之戀”,以滿足觀念涉新獵奇心理。但是,就其制作上映的《紅河谷》和本片看來,寧靜演技平平,西藏寨主之女與黑風寨主之女只是服飾不同而已,沒有“千人千面”之感,相比之下,外國人的人物形象塑造反而豐滿、完美。與編導的初衷相反,不是“洋人眼中看中國”,而是中國人眼中看洋人。什么“民族抗爭精神”“英雄氣概”,反而在洋人身上得到了體現。不信請看:開頭歐文與戰友在海上撞沉敵艦,是英雄。結尾歐文身背花花與黃河搏斗、氣勢壯觀。與黑子相比歐文樂觀幽默,開朗大度,黑子則性格內向、深沉,話少傷人,三句話不說就先出手一拳,顯得蠻橫,不近情理。歐文的“軍人”氣質就勝過八路軍戰士。由此我對“歐、安之戀”的可能性提出疑問,此舉是否值得頌揚?根據有三:
一、歐文是美國軍人,據我認識原國民黨部隊的陳排長跟我講過,抗日戰爭時期,美國空軍陳納德的“飛虎隊”曾在云南昆明巫家壩機場參戰,他參與外圍值勤。據他接觸了解的美國飛行員,享受著很高的特權待遇,生活上作威作福、奢侈浪費,軍營內可以嫖妓,對待中國女性可以任意玩弄而不會負任何責任的……我提這些,并不抹殺美國空軍來華作戰的豐功偉績!只是想說明,如《黃》片中歐文能以平等、尊重的愛來對待中國女性,在那個時代是難能可貴的。
二、安潔是八路軍戰士,直至現在,在我軍部隊談戀愛是不允許的,這是“軍紀”。這種特殊的“愛”在《紅河谷》中會有這種可能,畢竟西藏寨主之女是老百姓,不是八路軍戰士,不會損傷我軍的形象與聲譽。
三、隨著改革開放,中國的“涉外婚姻”才逐漸增多,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們祖國強大,中國人的人格尊嚴才受到外國人尊重,現在有這種可能,我信。而《黃》片中的“歐安之戀”恰恰背離了其歷史背景與條件,即軍與民不同這一客觀事實,象影片中擁抱接吻的這種浪漫式的戀情只能是“偷情”,其“絕戀”的結局是可想而知的。編導頌揚這偉大的愛,以期達到國際上中外通婚和平友好的目的,是用現代的眼光曲解和淡化過去的歷史真實。在日本軍國主義又死灰復燃的今天,這種有害的誤導,極容易使現代青少年淡化、忘記掉中國過去屈辱的歷史,更談不上能激發起愛國主義精神和自己對祖國未來應肩負的重任。
我希望,編導若還拍抗日戰爭題材影片的話,能夠走出以上過份求“絕”的制作誤區,拍出并超越象《狼牙山五壯士》和《歸心似箭》那樣既“好看”,又“感人”的好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