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不斷的懷鄉情
讀罷劉庶凝的《還鄉夢》,全身不禁涌出一股股情感的暖流,那是愛國熱情,是民族自豪感引起的共鳴。濃濃愛國之情如清泉流水,淚淚注人心中,給自己以無盡的力量。
身處異鄉,才會異常感到思鄉的苦;僑居他國,更能體會到國家的榮辱。那種想見而不能見的傷痛,那種只能將情懷寄之于風寄之于雨的凄涼,身處異鄉,感覺才更真切。難忘呀,故鄉!
愛國在每個人心中都處在一個特殊的地位,它是種別樣的愛,它有異樣的質,不是培養訓練得來的,它是種向上的情感,它的到來是凌駕一切的。
一日看足球賽,中國隊對印尼隊,上半場0:1,中國隊在主場落后。幾萬球迷心都碎了!他們從全國各地專程來到這里,難道就為了來看這樣的結果嗎?體育場內醞釀著悲傷、憤怒,而救了中國隊的是國歌下半場開始后,不知從哪個角落傳來了國歌聲“起來!起來!",開始時只是一小片,后來竟化作雷鳴般的合唱,整場都振奮了。攝相機對著一個拿著一面小國旗、已是淚流滿面的球迷,突然我的淚刷地就下來了。那場比賽,中國隊以 5:1大勝.
劉庶凝那個“狐死首丘”的用典竟也讓我鼻子發澀,我反復念著“獸猶如此人何以堪”,心里的思鄉之情也愈加濃烈起來……
悠悠故人情
與其說《還鄉夢》寫的是散文,倒不如說是一封游子寫給母親的家書;同樣,我們也是這個母親的孩子。讀完這封家書之后,所感受到的是一種說不清的故人舊客的感覺。孩子漂流海外,“僅有一扇開向祖國的小窗”,讓人感受到那個孤零零的孩子的一顆真摯而熱烈的心,感受到了濃濃的、苦苦的鄉思愁,感受到了對母親最熱烈的呼喚。
游子向來都是思念故鄉的。古人的“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讓無數作客他鄉的游子淚沾衣襟,于是每一個有情有義的兒女都變得深沉,都會在九月九日登高望遠,對水而歌,只愿自己的故鄉、自己的母親能聽見自己的訴說,只愿自己濃濃的鄉愁能有所減輕。他們每逢佳節倍增對故鄉親人的思念。在月光明朗的晚上,他們會望著明月,思念著故鄉。他們的感情是憂郁而灼熱的所以我們說《還鄉夢》自序表達了兩種心情:一是向祖國母親訴說客游他鄉的華人同胞的思念祖國的心情;另一方面,告訴所有的生活在母親懷抱里的華夏兒女要珍惜這美好的時光。
作者對祖國母親有著濃烈的鄉思,他沒有只是空空地想著,而是用詩歌來贊美她,用刻苦學習來回報她。這是一個真正懂得愛的游子,這是一種最偉大的回報。在文章中,作者把祖國看成了歷史上最偉大的詩篇。作者很不幸,他在風雨如晦的日子里離開了生他養他的母親,一個人很孤獨的生活在異域他鄉。但是作者又是幸運的,他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表達自己對于母親的熱愛,表達了自己那顆赤誠的心。優美的文字構成了一個巨大的心型的思念,如詩般的句子包含了作者無數的相思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