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困境
看了這篇小文章,不禁讓我想起了另一個寓言式的故事:囚犯的困境。故事是這樣的:兩個罪犯被抓進了警察局。普察并沒有充分的證據證明兩人犯罪,而實際L兩人確實干了壞事。于是聰明的警察設計了巧妙的審問方法,設法讓兩人都承認罪行。
首先兩人被隔離開,以防止串供。然后兩個人都被告知:如果你承認了罪行,而另一個不承認罪行,你將由于坦白而被無罪釋放,另一人將被判刑六年;相反,如果你拒不承認而另一個承認了,你將被判刑六年;如果你們兩人都承認罪行,那將各被判刑三年;如果你們都不承認罪行,由于無法證明你們有罪,你們將只被判刑一年。
讓我們看看兩個人會如何選擇吧。囚犯甲想:如果囚犯乙承認了,那我一定要承認,否則就會被判六年;如果囚犯乙不承認呢?我還是要承認,那樣就可以被無罪釋放了。所以無論如何我都承認。囚犯乙也會有一樣的想法。結果必然是兩人都承認罪行,各被判刑三年,替察的目的達到了。
其實從一個旁觀者來說,對于兩人最好的結果也許是都不承認罪行,這樣兩人只需在監獄里呆上一年就行了,而不是現在的三年。
那囚犯的錯誤究竟在哪里呢?錯就錯在他們太為自己考慮了。殊不知他們的命運不僅決定在自己手中,也決定在別人手里!,他們不僅有自己個人的利益,更有他們共同的利益。完全不顧別人的結果就是連自己的利益一起損害。
我想這也許就是作者寫這篇文章的良苦用心了。我們每個在社會中生活的人絕不只是一個孤立的人。我們個人的幸福從來都是和集體的利益聯系在一起的。如果僅僅把眼光集中在自己的一點得失卜,難免不會犯那兩個囚犯的錯誤。特別是在很多時候,自己的舉動看似不會傷害任何人的利益,但當大家都這樣的時候,結果就會很不一樣。
又想起了一個故事。有十個農戶生活在一片草地上,這片草地只能養活十一只羊。于是農戶們約定,每家只準養一只羊。但是農戶們都想,既然還能多養一只羊,我為什么不養呢?這樣做又不會損害別的農戶。于是每個農戶都偷偷地多養了一只羊。結果是草很快就被吃完,羊也就都死了,農戶們一無所獲。
人人為自己,究竟是為大家還是害大家,恐怕不言自明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