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流老醋的制作
中國有句俗話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食醋的歷史源遠流長,它起源于我國,距今大約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
被譽為中國三大名醋之一的“獨流老醋”產于天津市靜,海縣的古鎮獨流。獨流鎮位于京杭運河的北部,素有“醋鄉”之稱。
獨流老醋的原料是元米、黃米、秫米、小麥和豌豆。先克皮去糠,每個酵子60公斤米,水開鍋下米,用銑翻鍋,這叫蒸米。蒸米時要隨時用銑翻鍋,要翻勻,防止糊鍋,十分鐘用籮過一次,這個過程叫做凈料。十五分鐘米出鍋冷卻后加曲攪拌入缸。
制醋的過程有兩次變性。變性就是原米在適當溫度下發生化學變化,生成新物質的過程。第一次變性是淀粉糖化,酒精發酵。待料蒸熟,冷卻至35度?40度時,加2%的曲拌勻入缸糖化。用曲封面8?16小時即可沖酵子。酵子就是帶有曲的飯,用來擴大酵母的繁殖。這就如同蒸饅頭放起子發面一樣,用的是代代培養的原理。沖酵子要沖齊串勻。酵子逐步見清,清到浮面有清水5?10公分。五天開始化驗酒精度及酸度。七天至九天進行粉醋,這時酵子清亮,口嘗不但麻嘴,而且又辣又嗆。證明,第一次變性成功了。
接下去是粉醋。粉醋就是把酵子和高粱帽、麩皮、谷糠(付料)拌勻入缸。粉醋時先下蒙頭曲,要注意拌勻粉凈,不能有“白眼”(即干料)。酵子的水分掌握在用手握緊從手指間隙中能溢出水珠為宜。缸內酵子不能盛得太滿,以“冬看滿,夏看淺”為適度。
第二次變性叫醋酸發酵。就是利用醋酸菌等微生物,經化學作用使醋坯子產生醋酸。醋酸發酵是制醋過程中的關鍵工序。當粉醋酒氣上壯時,就可以利用人工攪拌法。第一天要看是否接齊,接齊才可開銑攪拌。保持室溫26度?30度然后用鐵銑在缸內反復翻倒醋坯子。在開銑攪拌時,要保持各缸品溫深淺一致,銑下去要平,不丟銑,不甩銑,攪拌后的料要與板上切的豆腐一樣平整,就可以停止攪拌。此時的關鍵是控制品溫上升速度。后期溫度逐漸下降回涼,使醋酸菌大量繁殖生長,這叫上醋。為了保持酵子的溫度和活性,還必須經常倒缸,倒缸時把二生子(中間的部分)放在下面,熟透的放在中間,就像炒菜時抖勺一樣,要使各部分受熱均勻。
酒氣退盡,醋已上足,醋酸發酵完成。這時的醋坯子烏亮而有油性。手感松軟,攪拌省力,善香撲鼻。為使醋坯子更鮮美,還要進行陳釀,經陽光浴曬,降溫長酵,每月倒缸一次,經過三伏天,揮發醋散去,就可以進行淋醋了。
淋醋也是一道重要的關鍵工序,對醋坯子起著保駕作用。它的基本工藝流程是:
醋酸入池---浸泡---過淋------滅菌-----成品至此,獨流老醋的制作過程已基本完成,剩下的工序就是檢驗、裝瓶、貼簽、包裝出廠了。
獨流老醋的每一道工序都是手工操作。制醋工人不但要有莊稼漢的力氣,而且還要有繡花女的細心才能把好每道工序的質童。醋呈琥珀色,醬香濃郁,濃稠醇厚,入口軟綿,酸而回甜,香而不絕,清澈透明,久存不霉不濁,成為酸、甜、咸、鮮、香各味協調的調味品。獨流老醋既有解腥去膻,除膩增香的特點,又有抑菌、殺菌、幫助消化、降低膽固醇等多種功效。據驗證,這種醋對心血管、消化系統、失眠、扭傷、便秘、暈眩、流行感冒、骨質增生等疾病都有一定輔助療效。
目前天立”商標的獨流老醋在恢復和發展“六道黑”傳統產品的同時,還在不斷挖掘新產品,以滿足國內外廣大消費者的需要。
【簡評】
本文對食醋的歷史,對獨流老醋的產地、產品特點及功用:;、進行了詳盡的說明。尤其是對傳統老醋制作工藝中的關鍵工,序——兩次變性,寫得十分精細,其中如“需經三伏天”、“醋醆菌大量繁殖生長”等足示其知識性;而品溫的嚴格控制度數和發酵時間則是科學性的體現。
文章采用下定義、注釋、比喻、數字、比較、綜合等說明方法,如實地介紹了人工操作的制醋工藝流程的基本特點,全文結構有條理,使讀者按照工藝程序的說明循序漸進地去了解,語言準確、簡練、清楚,顯示出較高的概括能力和組織材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