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往往一心想摘取遠方的薔薇,卻反而把身邊的玫瑰踩在腳下,忘記了一切大事都要先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習近平爺爺用樸實無華的語言告誡青年應當有遠大的抱負,卻也不能忘記身邊的玫瑰,腳踏實地地干好可望可即的事情,才會有機會摘取遠方的薔薇。而對我來說,人生的歷程才剛剛起步,如何摘取“遠方的薔薇”,如何珍惜“身邊的玫瑰”,都需要有一個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來指導,而通過對《習近平講故事》的閱讀,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習爺爺說的“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這句話的含義。
信仰的力量
革命戰爭年代,革命先烈之所以能夠赴湯蹈火、視死如歸,就是因為他們對崇高的理想信念堅貞不渝、矢志不移。毛主席一家為革命犧牲6位親人,徐海東大將家族犧牲70多人,賀龍元帥的賀氏宗親中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2050人……這些沉重的數字,詮釋著什么是崇高,展示著什么是信仰,訴說著什么是本色。
愛國的精神
習近平聽母親講精忠報國、岳母刺字的故事,習近平說,把字刺上去,多疼啊!可是他母親說,是疼,但心里銘記住了。于是“精忠報國”四個字,成為習總書記一生追求的目標,而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正是少年習近平的“第一粒扣子”.
學習的方法
先人勤學苦讀的動人故事,如懸梁刺股、鑿壁偷光、囊螢映雪等,一直被傳為美談。習近平告訴青年們,這種刻苦學習的精神值得記取,要安下心來,心無旁騖、專心致志地看書學習,深人進行研討。習近平十分重視“思考”在學習中的作用,他認為“思考是閱讀的深化,是認知的必然,是把書讀活的關鍵”,學習與思考、勤學與善思是相互聯系和相輔相成的,不可把二者割裂開來。
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時期,是我們建立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期。就像穿衣系扣,如果第一粒扣子系錯,剩余的扣子都會系錯,而《習近平講故事》就是用生動的實例和樸實的道理來警醒我們——要扣好我們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要踏實勤學。踏實就是要腳踏實地、實實在在,不張狂輕浮、眼高手低和夸夸其談,這是勤奮學習的前提條件。通過勤學來學到文化知識和科學技術,提高個人素質,才能夠更好地安身立命,服務人民,奉獻社會,進而實現人生價值。學習就是要做到“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才能取得真才實學。
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要修心立德。嚴以修德,就是要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信念理想,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提高道德水平,追求高尚情操,抵制低級趣味。當前社會有貪官污吏、吸毒販毒等各種毒瘤,就是因為沒有注重修身養性、嚴以修德,沒有控制住自己的欲望,放松了對自己的約束,結果走入歧途,墮入黑暗。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我們是祖國的希望和未來,肩負著實現“中國夢”的偉大歷史使命,我們每個人都要牢記習爺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諄諄教導,抓住大好機會,勤奮學習、嚴以修德,從而養成好本領好品質,在未來時代的大潮中建功立業,書寫壯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