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曹操,一個殘忍、多疑的奸雄形象就出現在我的腦海里,戲曲中被涂成一副白臉又加深了我對他“奸詐”的印象。但讀了《三國演義》和《縱橫三國卷》之后,我認識到自己的目光很短淺,知道了自己以前對曹操的認識只是一點皮毛。
曹操的歷史貢獻是很大的,真正讀懂曹操的人對他的評價也是很高的。毛澤東就對曹操大加贊賞,魯迅先生在談到曹操的時候,也是表示“是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非常佩服他”等等。
文藝曹操知多少
曹操是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和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他一生并未稱帝,但他的知名度絲毫不亞于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這些帝王。相比那些高高在上的帝王們,曹操的故事,曹操的詩詞,更加廣為流傳,令人津津樂道。
曹操在官渡之戰勝利后,又向北平定了烏桓,統一北方。班師回朝途中登上碣石山作詩一首《觀滄海》,我最喜歡的一句是“秋風蕭瑟,洪波涌起”.自古逢秋悲寂寥,在一般人眼里,秋天都是表達愁緒的,而曹操看到大海澎湃,自己的心中涌動的也是豪邁的心情,他表達的是豪邁樂觀的進取精神。
我還喜歡他的另一首詩《龜雖壽》,更喜歡那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中國歷史上少年英雄,老來糊涂的有很多,但曹操不是。曹操有25位兒子,這其中良莠不齊,性格各異。曹操偏愛曹植、曹沖,但是在傳位這件對于國家最重要的事情上,曹操卻選擇了曹丕。為什么呢?寵愛歸寵愛,國家歸國家,曹丕雖然不是他最寵愛的,但無疑是最合適繼位的人選。能夠在暮年保持大事上清醒不糊涂,說他是英雄,應該是實至名歸吧。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曹操生于亂世之中,軍閥割據,民不聊生。這樣的歷史背景,不是他自己能夠選擇的。說他陰險、多疑、奸詐,其實主要和他的家庭環境有關。他生長在官宦家庭,宦官的投機取巧、奸詐狡猾或多或少都會影響他。他整天耳濡目染父親的官場之道,從小就頑皮、聰明。他想為大漢王朝做一番事業,不管是為了自己的功名還是為了大漢,總之那時的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熱血青年。
他才藝過人,文章寫得好,他喜歡看兵書,武功也好,這樣文武雙全的他,在亂世之中是個難得的人才。他志存高遠,知人善用,愛才之心無人能及。他厚待關羽,視如己出,明知道放關羽走等于放虎歸山,但依然放關羽一馬。他在討伐奸臣董卓時,心系天下,以民為本。統一北方后,實行屯田制,推行法治,提倡節儉,使社會開始穩定和發展。如果說他是個奸雄,那也是個敢拼敢闖、治世有方、有情有義的奸雄。
再來看曹操的一生,生前只是魏王,并未稱帝?墒撬腥硕贾,曹操完全有能力也有實力稱帝,只是曹操審時度勢,不想這樣做而已。
曹操一世英雄,九死一生,但是到了臨終前,他記掛的是自己的妻子以后要如何生活,他沒有要求過多的陪葬品,也沒有像有些帝王臨終前拉著妻妾一起共赴黃泉。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曹操的睿智,不僅體現在政治、軍事、文學上,還體現在生活中。真英雄,絕非無情無義。他不愧是有志男兒心中的偶像,因為他一生做到了很多人想做又不敢做,做了也做不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