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這么一個人,他靠自身努力,勤勞好學,從一個貧窮的放牛娃變成了富可敵國的巨富商賈,被人尊稱為商圣;他以誠取信,替清王朝向外國銀行貸款,助左宗棠籌備軍餉,收復新疆,被賜予黃袍馬褂,官封極品;他賑濟貧民,真不二價,童叟無欺,深受百姓歡迎,他就是胡雪巖。《胡雪巖的啟示》這本書講述了他的的傳奇人生中許許多多做人做事的道理,非常值得我們去深度思考。
我讀完書,反思自己,雖然不是從商之人,但是站在稅務工作的角度,也得出一些體會,有兩點特別深刻。一是他的拾金不昧,胡雪巖十三歲時,在放牛途中撿到一個裝滿金銀財寶的包袱,當時的他,沒有考慮自身貧窮,立刻拿回家與家人分享這天上掉下來的餡餅,而是在原地等候失主,最后,丟包袱的人來了,為了感謝胡雪巖,失主給了胡雪巖一個就業的機會,從此正直的胡雪巖開始了他的輝煌的創業之路。
面對如此巨大的財富而不動搖,放在任何一個人身上都是一種考驗,何況是家里入不敷出的胡雪巖,但是十三歲的他做到了,也就因為從小養成的良好的品德,才造就了而他的成功。我覺得,我們作為一名"為國聚財"的稅務人員尤其需要這種正直的品性,在行政執法過程,有些許納稅人為了自己的利
益,經常會主動請吃飯、送紅包等等,希望跟稅務部門搞好關系,以求在納稅過程中好辦事,這些蠅頭小利時時刻刻在考驗著我們每一位稅務干部。有人也許會想,收這點錢算什么,我又不是貪污受賄,現在誰不收啊。古語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人一旦擁有了貪婪的惡習,便會漸漸利欲熏心,直至釀成大錯。胡雪巖最后之所以慘敗,很重要的原因是他的貪心,商人畢竟是商人,他幫朝廷貸款時,多報了利息,吃了很多回扣,結果傾家蕩產,險些被斬。我們稅務部門也經常與金錢打交道,能不能夠抵御住金錢的的誘惑,關鍵是看自身是否清正廉潔,是否把持的住,因為法律面前是容不得絲毫邪念的。人的命運是如此捉摸不透,有時候,一件小事會改變人的一生。
胡雪巖的成功還在在于他好學的態度,雖然只上過兩年私塾,但是他遇事肯動腦筋,愛琢磨問題,能夠觸類旁通。當學徒的時候,他學習能力很強,每份工作都干得很出色,因為他學習時,會去思考,會聞一知十,深入理解。如書中所說"讀書如果不明白道理,等于白讀",就像區局經常組織集中學習,會請業務能手為大家講解稅收政策,記得自己每次上課時都還聽得懂,但是一到實際操作時就有點找不著北了。由于學習后,只是表面上接觸了,沒有去理解、鉆研和反思,所以即使記住了條條框框也無法靈活運用到工作中,自然也起不了實際作用。我們身為稅務干部不去鉆研業務,熟悉稅收政策,如何去輔導納稅人,提供優質的納稅服務,如何發現稅收違法行為,維護國家利益呢?可見,學習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能學以致用。
以史為鏡知興衰,以人為鏡知得失。
縱觀胡雪巖的一生,給人們留下了欽佩,也留下來教訓,我相信如果能從中總結出針對自身有用的經驗與啟示,轉化成自己的東西,會讓自己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