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舊事》用白描的手法,寫了小城里一群小人物的群像。有點象當下時興的老照片,勾起人們許多美好與深沉的回憶。作 品定格在那個時代的喜怒哀樂,帶著明媚陽光,承載時代烙印,感悟歲月變遷,將成為小城的性格史,心靈史和命運史。我的家鄉益陽是 洞庭湖邊上的一座古城,據說從秦朝建制算起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那是個典型的江南小鎮。一條條窄窄的雞腸子一樣的麻石街,傍資江 蜿蜒15華里。兩邊擠擠挨挨地排著明清年代的民居,其中不乏飛檐重瓦、青瓦粉墻的深宅大院,但更多的是那種臨街是跑馬樓的木結構黑 瓦房。河邊上則是清一色的吊腳樓,高高的森林般的木柱子頂著一排排鴿籠子似得房子,很是壯觀。
小說了的童年就是在這條麻石街上度過的。我和小伙伴常常在吊腳樓下麻石碼頭的石縫里掉螃蟹;在幽深的小巷子里瘋跑捉迷藏。夏 日的夜晚,各家在自己門前的麻石街上擺上一長溜竹床子,大人們天南地北的噴口水,我們孩子則在麻石街的兩邊玩落水鬼過河。夜深了 ,在大孩子的帶領下,還敢到堤后的白骨塔邊捉蝴蝴。
故鄉給我太多的記憶,至今我還依然留戀故事里的小鎮上常年香火不斷的九宮十八廟,資江河里高高聳立的炮艦般的毛板船,長街般 的竹排,大碼頭氣派的樟樹國藥局的鐵籠子里仰天長嘯的華南虎,喧囂的五之園戲臺上的紅花臉白花臉,高大的全利綢緞莊前掛的跑馬燈 .更難忘的還有正月十五鬧元宵的三眼銃、流星和蝦子起拱,還有那鎮上五花八門散發著各種誘人香味讓人流口水的各種小吃……,多少 年過去了,我的夢境里還不時會出現哪些久已逝去的故鄉舊影。這就是這本集子,描敘的許許多多難忘的故事,許許多多鮮活的人物,從 久遠的記憶里跳出來,讓我重新拾起珍藏在童年心靈深處那一顆顆閃亮的珍珠,醉后綴成了一串寶貴的項鏈。
小城里的這些人物,有的是作者的親人,朋友,有的是街坊鄰居,還有小鎮上耳熟能詳的各種小人物,他們都是社會底層的普通人。 他們經歷了各種悲歡離合、愛恨情仇,在我幼時的心靈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我不能忘記他們,也希望生活在新時代的年青朋友能通過這 本書去認識他們,從中了解小城那段不能忘卻的歷史,也算是作者留給故鄉的紀念吧!
人不能忘記過去,過去是我們現在賴以存在的前提,是我們展望未來的基礎。希望我推薦的這本書可以滋潤我們日漸荒蕪的心靈,給 喧囂的城市帶來一縷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