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溫文爾雅》的時候,正值端午節,我坐在陽臺的藤椅上,看窗外的雨下得滂沱。書中或婉約或豪放的詩文,正如這夏之雨露,沁涼、怡人、清新而又激人奮進。
《溫文爾雅》一書,收錄了溫家寶總理自2003年以來,在不同場合引用的古今詩文名句,共有31篇詩,72篇文,如何修身、齊家而后治國、平天下,細品慢讀下,雋永猶長。
葉圣陶在《演講》一文中曾說:"溫文爾雅正是學者的態度",而在溫總理的身上,這四個字所體現的不僅只是學者的態度,更是一個執政者對國家、對百姓的態度。
不言而喻,溫總理正是在傳統文化的滋養下,賦予他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在"德惟善政,政在養民"一篇文中,溫總理強調這句詩的施政主張,這是他在2006年召開的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家協會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引用的《尚書?大禹謨》里的詩。目的也是希望借助善政搭建起民眾與政府溝通聯系的橋梁和紐帶,體現官民互信、政通人和,也體現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
在改革創新的思路上,他引用了《詩經》里的"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揭示了解放思路對于改革創新的重要性;在國人的美德上,溫總理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來提醒年輕一代的我們;他對民生高度關注:"心中為念農桑苦,耳里猶聞饑凍聲";2009年全國發生金融危機,溫總理引用"明年春色倍還人",一語讓人奮進;在汶川地震面前,溫總理引用《左傳》中的"多難興邦",向世界人民表達了災后重建和發展興邦的信心和決心。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對于我來說,《溫文爾雅》是一場精神之旅,溫總理的讀書觀,猶如一面鏡子,告誡我要用心讀書、用心做事。溫總理對詩文的信手拈來,不僅是一個執政者溫文爾雅的政治風度表達,更是對我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傳統展現,溫總理用詩句展現了他的為民態度,也彰顯了他高尚的品德。無論從個人知識體系的完善還是人格品性的養成,乃至大到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積累,《溫文爾雅》都是一本不容錯過的好書。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多讀一點好書,學習更多的知識,廣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斷,我時刻提醒自己,生活中要做一個有心人,讀書如此,工作如此,生活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