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聽到這句話,是聆聽清華大學吳維庫教授的《陽光心態》,當時對這句話還似懂非懂,近日偶逛書店,又看到了美國作家芭芭拉安吉麗思的心靈散文集《活在當下》,作者對人生意義的領悟與升華,頃刻間震撼了我的心靈,我頓悟了,人就是要快樂的活在當下,這才是生命存在的意義。
"活在當下"原是佛教禪宗的一種人生觀,它告誡我們要放下過去的煩惱、舍棄未來的憂思,把全部的精力用來承擔眼前的這一刻,因為失去此刻就沒有下一刻,不能珍惜現在,就不能珍惜今生,不能擁抱現在,也就無法擁抱未來。佛學大僧圣嚴法師亦曾這樣慧釋"活在當下":并非不回憶過去,預計未來,而是專注于過程,一個過程只干好一件事情。回憶就專心回憶,展望就是展望,念經就專心念經,勞動就專心勞動,吃飯就專心吃飯,食不語。故而僧家在種麥子、插秧之中都能悟出禪意。
人不能僅僅停留在過去,這是我看完《活在當下》的第一個深刻感受。是的,也許你經過個人努力取得過無數的輝煌與榮耀,這些讓你看起來春風滿面,又或許你學富五車、志向高遠,卻始終一事無成。因而成功的人往往會沾沾自喜、坐吃山空,失敗的人往往捶足頓胸、悔恨不已。其實,往昔的成功或是失敗只是人生的某一頁,翻過去就成了歷史,老是糾結于這一頁,只會增加自己的煩惱,徒勞無益。因此,我們要做的是不要把眼光停留在過去,而是以史為鑒,成者加倍努力,敗者借以自勉,好好把握住今天才是正道。
人也不能過度關注未來。安吉麗思在書中講述了一個她自己的例子,過去的她認定努力得越多,快樂就是越多,所以她長期不停的計劃這、安排那,丈夫對她頗有不滿,認為她忽略了真正的快樂,最后她深深的感受如果拋開快樂,她不停追求的所有東西都失去了意義。然而這樣淺顯的道理在很多人眼中看來簡直不可理喻,甚至有人會問"沒有追求的人生有何意義?"其實,"活在當下"不是不要追求,而是讓我們專注過程,享受過程中的快樂,至于結果的好與壞,只要努力了,就顯得不是那么的重要了。
一代梟雄曹操的那句"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之所以至今仍被很多人傳唱,都是被其珍惜今天的豪氣所感動,明代文嘉在所作的《明日歌》這樣說道:"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足它。",直言不諱的表達了要珍惜今天。他們可以說是活在當下的忠實踐行者。現在很多人總是感覺不到幸福,究其根源還是活在過去的遺憾或對未來的擔憂之中,不懂得珍惜今天。所以,只要懂得珍惜現在你所擁有的一切,也便成了活在當下的快樂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