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之人,熙熙攘攘,為利而來,為利而往。然而,有多少人懂得站在自己和別人的立場上去領悟人生呢?我們又如何尋找內心向往的人間幸福呢?"這段話摘自《做人做事要有禪機》一書,我也是帶著這個問題讀完這本書的。可喜的是,我從書中睿智慈悲的禪人禪事以及大量的實際事例中找到了答案一一那就是懷有一顆平常心。
平常心在佛教語中即清凈心:虛無自然,清靜無為。它是超然于世俗之上的,讓人望塵莫及。但《做人做事要有禪機》這本書以循循誘導的慧言慧語告訴我們平常心不是脫俗的,恰恰是"世俗"的。尤其是在現代這樣一個充滿挑戰、充滿誘惑的物質世界中,我們要求得心靈上的平靜,擁有內心向往的人間幸福,必須要以平常心態對人對事對自己。
平常心對人,就是要我們寬容大度,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不苛求、不忌恨、不睚眥必報;平常心對事,就是要我們腳踏實地,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情,不好高鷲遠,不眼高手低;平常心對自己,就是要我們定位準確,能夠正視自己的優缺點,不妄自菲薄,不盲目自大。保持一顆平常心使人有大海一樣的氣度,能夠淡然面對人間事事非非,保持心靈寧靜的同時,不忘對理想的追求,對寶貴生命的敬畏和珍惜。
對于我們稅務工作者來說,懷有一顆平常心尤為重要。在我們面對蠻橫不講理的納稅人時,只要懷有一顆平常心,所有的隔閡與不理解都會煙消云散。因為天地是如此之寬,而比天地更寬廣的是人的胸懷;在我們為一些瑣碎小事忙得焦頭爛額時,只要懷有一顆平常心,再小的事情你都會腳踏實地去做好、
做細、做精。而這一良好的做事習慣會讓我們收獲一種好性格,而一種好性格,就會給我們帶來好命運;在我們面臨各形各色的誘惑時,只要懷有一顆平常心,你就能夠遇事不慌、遇險不亂、遇利不貪,從容地應對花花綠綠的世界,抵制各種各樣的誘惑;在我們面對機遇和挑戰時,只要懷有一顆平常心,你就能夠坦然面對,不驕不躁,抓緊機遇,迎接挑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做人做事要有禪機》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禪機類的書,還不如說是勵志類的。它所列舉的禪人禪事超脫世俗,但又蘊藏了實用的待人處世的大智慧;它要我們懂得適時放棄,但又鼓勵我們牢牢把握機遇;它要我們淡然面對名利,但又激勵我們積極進取,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它要我們懷有一顆平常心,實際上是教會我們正確對人對事對己的方法,指引我們走向成功的大道,讓我們最大限度的獲得內心的平靜和幸福。
如果你正在為復雜的人際關系而茫然失措;如果你正在為工作卑微而郁郁不得志;如果你的心靈已經焦慮不堪,難以銷釋內心的惶恐困惑,那么請你讀一讀《做人做事要有禪機》這本書,它會給你清明通悟的智慧――懷有一顆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