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人生》是一本很好的枕邊書,細細品讀這書之后,我最深的感悟就是:以出世的態(tài)度做人,以入世的態(tài)度做事。一個人若入世太深,過于現(xiàn)實,苛求利益,難免被世俗所累。將活著的每個今天,當做余生的第一天去珍惜;把眼前的每一件事情,都當做實現(xiàn)自己價值的平臺,我們才能有所成就。作為一名公務員,有權力,必然會有誘惑。如何在物欲橫流中,以出世之心做人,守住一方凈土?如何以入世之心做事,多一份生命的精彩?我久久思索。
多講公利,少求私欲。深刻記得溫總理在汶川地震中含著眼淚對士兵們講的一句話:"是誰在養(yǎng)著你們,你們看著辦!"同時,也記得考上公務員后,嫂子對我說過一段話:"我今天去某某單位辦證,那些人的態(tài)度真惡劣,言語能夠刺死人。你做公務員了,千萬不要忘本,服務態(tài)度要好點。"樸素的話語,說明了一個簡單的道理:作為一名公務員,權利來自于人民,工資來自于納稅人,地位來源于群眾認可。為民用權,為民謀利,為民服務是我們存在的意義,也是我們的職責。少份公心,只求私利,必引民憤。人活一世,得不到他們認可和尊重,反惹人鄙棄和厭惡,人生就失去了價值。
多謀事,少謀人。君子謀事不謀人,小人謀人不謀事。《尚書》曰:"作德心逸日休,作偽心勞日拙".一個堂堂正正、品德高尚的人,必定是每日心神安定,全身心地專注于事業(yè);而弄虛作假的人,則終日用盡心機,拆他人臺、鋪自己路,終自身為名累、為利惑,心浮氣躁。謀人之人久之必然被同事孤立,被人所不信任,終究只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人只有干事才有為,有為才有味兼有位。
所以,我們應該把心思放在工作上,在工作中體現(xiàn)人的能力,體現(xiàn)人的智慧,體現(xiàn)人格品質。要謀好事,我認為:第一,勤奮。多做一份事,就多一個展現(xiàn)自己的機會,也多一份經歷,多一份成長。第二,負責。敷衍塞責,沒有擔當,只會長了自己的慵懶做派,壞了單位形象,蹉足它了歲月。第三,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是一個時代進步的主題,是一個集體永葆活力的秘訣。敢于創(chuàng)新之人,不僅能把事做對,更能把事做好。
多爭氣,少爭利。爭是人的一種常態(tài),凡事不爭,人則萎靡。關鍵是爭什么?怎么爭?爭在何時?有些人同自己爭,爭在崗位、爭在平時;有些人平日則無所事事,評獎、評優(yōu)時卻大有打破頭往里鉆的架勢。前者以"競"求"進",不斷超越自我,提升自我,得名得利也是實至名歸,一般人只會羨慕不會妒忌。后者,往往爭出來的不是高人一等的能力、業(yè)績,而是低人一等的素養(yǎng)、心境。其實,功名利祿不是爭來的,而是平時掙來的。我局全進紅同志就是很好的例子。他一直堅持扎扎實實學習,埋頭苦讀。4年時間,他有名有利,沒有人會嫉妒,有的只是佩服、羨慕。
多修心,少虛度。在一個物質社會,速食時代,人多浮躁。酒桌、牌桌、酒吧,處處可見放縱的人群。沉迷于其中的人多,但是陶醉其中的少。原因就是,這些放縱只能獲取一時的麻痹,過后倒添更深的空虛。撫平浮躁,抵御空
虛,最好的就是讀書。在書中,神交古人,問道來者,你的內心必會得到安撫;在書中,觀沙漠駝鈴,品上流情趣,學眾家之長,你的內心必會得到豐富。腹有詩書氣自華,常以書為伴之人,善解生活之難,懂賞生活之趣,深知生活之美。這樣的人,外表即便不美,但有種永久的吸引力。再者,讀書的過程就是一個積攢力量的過程。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人即便有凌云之志,無點滴的積累,往往機遇到來也只能空嘆"手中無網看魚跳".
多知足,少驕欲。食人間煙火,無欲無求就不是人,是神。問題的關鍵是欲而有度,求而有節(jié),取而有道。古話有云:"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國速禍;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作為一名公務員,欲望太多,容易陷入迷權、追名、貪財?shù)臏u旋,最終可能是眾叛親離,圍困高墻。這樣的例子身邊太多太多。其實,人睡不過七尺床,飽不過三餐飯,相比一時的紙醉金迷、前呼后擁、醉生夢死,一世的平安、內心的平和,更真實、更實在、更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