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懷著崇敬的心情讀完了《毛岸英》一書。真實的事跡、真摯的感情、凄美的愛情、悲壯的結局令人心潮澎湃,倍受感染。
此書生動再現了偉人之后——毛岸英一生的成長經歷和光輝形象,也折射出偉大領袖的教子風范和博大胸襟。英烈事跡、英雄壯舉、領袖風采歷歷在目,躍然于紙上,浩然正氣回蕩心中,既有催人淚下的感動,又有“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壯志未酬的惆悵;既有追憶偉人光輝形象的崇敬,又有鞭策后人不斷奮進的力量。
他的一生曲折坎坷。父親長期在外為革命奔波,從小未享受到父親關愛;母親在其幼時犧牲,心靈帶來巨大傷痛,.他流過浪,挨過打,做過工……小小年紀便飽受戰亂之苦,有過同年人難以有過的歷煉,經受了常人難以忍受的苦難;他早年出國留學,求索救國真理,投身革命……,歷盡艱辛,百般錘煉;他主動請纓,奔赴戰場,保家衛國,為國捐軀,最后長眠于朝鮮地下。
他的一生短暫而光輝。雖然在命在28歲時壯烈犧牲,但卻做了許多有意義的事,留下了許多廣為傳頌的事跡,在人們心中刻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身為領袖之子,沒有半點高干子弟之氣,處處以普通的人民群眾自居,與勞動人們同呼吸、共命運;他自小走上革命道路,斗土豪,上戰場,解救萬民于水火;他下農村,進工廠,社會建設大為作為;他入朝作戰,身先士卒,出謀劃策,深得軍民愛戴……
茂盛的莊稼必然源自良好的土壤。毛岸英的健康成長、茁壯成才除了他自身的良好的自制能力及刻苦努力外,家庭的教育也是重要因素。出身革命家庭,自小受革命氛圍渲朵,一同與母親進入監獄,親歷了她的堅貞不屈,英勇就義;主席對闊別多年、學習歸來的兒子毫無“憐惜”,要求下地干活,進廠務工,深入群眾,腳踏實地,與百姓同甘共苦。在任何時候,任何事情上,一律從嚴要求,從不搞“特殊化”,當國難當頭時第一個想到的是自己的兒子。一句“誰讓你是我毛澤東的兒子”成為領袖嚴謹治家、大公無私的真實寫照。想想同樣的年代,同為國家領導人的林彪,國家需要他帶兵打仗時,想到的是自己的私利,顧及的是自己的生命,對戰事惟恐避之不及;在子女問題上,仗已之權肆意提拔,鉆研勢利,私營結黨,妄圖成為自己篡黨奪權的工具,最終落得一身罵名,被世人唾棄,成為歷史的罪人。
而今,在市場經濟大潮中,隨著不良思想的侵入,人們的價值觀逐漸偏離,“官本位”思想極其嚴重,“官二代”、“太子黨”泛濫成災。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為人父母者趁著自己身在官位,想方設法為子女找位置、謀私利,子女升學、就業,一路綠燈,不惜利用職權干涉公平競爭,違規錄用、提拔,甚至出現上學期間吃“空響”的怪事。而作為“官二代”的子女,以皇帝的“兒子”自居,“老虎屁股摸不得”,動不動即“我爸是某某某”、“我爸是什么長”,狐假虎威,橫行霸道,胡作非為,無法無天,甚至草菅人命。殊不知,子女照顧得一時,照顧不了一世,寵愛變成溺愛,助長了依賴思想,滋生了貪圖享受心理,有害無益;而那些自命不凡的“官二代”,父母終究要老、要退,不能一生一世照著自己,最終得靠自己,干了違法之事誰也幫不了你。
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我們應從毛岸英同志身上看到做人、做事、為官的實質和境界,以他為標榜,衡量和鞭策自己,做人民的公仆,為黨和國家事業貢獻力量。要學習他不畏困難,不怕犧牲的精神。把困難當成挑戰,將困難踩在腳下,養成“永不言棄、永不放棄”的習慣,把工作當事業,把事業當追求,把追求當快樂,為稅收事業和社會經濟建設奉獻一切。學習他低調做人,踏實做事的作風。不論身為誰子,身在何位,身居何職,都將自己視作普通群眾的一員,眼光向下,不好高鷺遠,不侍才傲物,不仗勢壓人,做到踏踏實實做事,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為官。學習他深入基層,為民服務的情懷。從一線做起,扎根基層,了解民眾疾苦,做好服務工作,解決群眾難題,贏得百姓滿意、社會滿意。
毛岸英同志永遠“活”有人們心中,如一座歷史豐碑矗立在中華大地,永遠激勵著后人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