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世人稱為“經濟學之父”的英國作家亞當。斯密,因其《國富論》的一句名言一一市場是一只看不見的手而廣被人知,但其另一著作《道德情操論》卻少有人讀過,直到溫家寶總理在多次公開場合推薦此書,該書才漸入國人視野。
《道德情操論》深入、系統地分析了人的本性與情感,以“同情感”為理論原點,闡述了人類的正義、仁慈、審慎、博愛、克己等道德情感和人的行為應當遵循的道德準則。書中尤其指出,如果一個社會的經濟發展成果不能真正的分流到民眾手中,那么它在道義上是不得人心的,也是存在風險的,最終將會威脅到社會的穩定。《道德情操論》告訴我們,市場經濟應該是一個講道德的經濟。沒有誠信、同情心這些最基本的道德觀念,市場經濟就會引發災難。
筆者佩服亞當。斯密深邃的洞察力,他在17世紀就預見了道德情操對市場經濟的巨大影響力。時至今日,我國制定的構建公平正義的和諧社會、實現發展成果由全體人民群眾共享等政策,其實質也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注入更多的道德元素,以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難怪溫總理對此書推崇備至。
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惠及億萬百姓的經濟發展成績舉世矚目,世人公認,但道德建設呢?恐怕不盡如人意。君不見諸如敷衍塞責、誠信缺失、貪污腐化、道德淪喪的相關報道屢入眼球嗎?近段時間出現的雙匯瘦肉精食品安全事件和浙江血鉛污染生態環境惡化事件就可見一斑。今年3月,面對一些企業罔顧人民利益的行為,溫總理斥責這些企業家“你們身上應該流淌著道德的血液”.批評雖然針對不良企業家,但無疑也給整個社會敲響了警鐘,就是我們國家在抓好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是該花大力氣抓抓精神文明建設了,以提高國民的文明素質和道德水平。
其實,道德建設已引起了國家的重視,《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譽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等等,就體現了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促進社會公平與正義的決心。
道德建設,人人有責。道德建設,重在實踐。作為地稅部門和地稅人員,我們擔負經濟管理、稅收執法的重任,在實踐道德中理應有所作為。
實踐道德就要勇擔責任。責任就是承擔應當承擔的責任,完成應當完成的使命,做好應當做好的工作。“聚財為國收稅為民”是我們應擔負的法定責任,同時也是我們無法推脫的道義責任。通過稅收,“削峰填谷”,可調節社會收入分配,縮短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公平。近期國家稅務總局下文要求各地加強對高收入者個人所得稅征管,其要義也在于此。所以,我們要站在道德的角度認真對待肩負的神圣使命,自覺自愿地履行職責,依法征稅,強化征管,為國家、為社會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實踐道德就要倡導誠信。誠信,是公民道德的一個基本規范。
什么是誠信,通俗地表述,就是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失去誠信,個人就失去立身之本,社會就失去運行之規。我們要以實際行動取信于民,就應該依法辦事、依率計征,自覺落實有關稅收優惠政策,兌現黨和國家對百姓的承諾,為納稅人辦好事、辦實事。同時,堅決打擊違犯稅法分子,不讓偷稅騙稅者比守法者獲得更多好處,營造誠信納稅光榮,偷稅騙稅受罰的氛圍。實踐道德就要為民服務。為人民服務是黨的宗旨,也是我國道德建設的核心。
為人民服務不是口號,它是我們每一位黨和政府工作人員具體而實在的行動。地稅部門作為服務群眾的窗口行業,我們應該發揮為民服務的示范作用,牢固樹立服務理念,把納稅服務作為衡量工作的標準、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斷改進服務質量和水平,誠心誠意服務納稅人。實踐道德就要廉潔奉公。潔身自好、公道正派是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每一位地稅干部職工都應公私分明、嚴以律己,處理好個人利益和公共權力的關系,不以稅謀私、以權謀私,守住道德底線,做好人民公仆。
欣喜的是,道德建設已在地稅系統興起,近期實施的思想道德評價考核辦法就是一大舉措。相信通過“道德地稅”的建設,道德的血液一定會在地稅肌體里充分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