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課堂教學實施素質教育 王福華 孟慶忠
面向全體學生,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是當今中小學教育改革的重大課題。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要真正實施素質教育就必須加強課堂教學.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
這是常用的教學方式,多用于新授課。例如:我在講能被2, 3,5整除的數時,給同學們講了一個故事:有一天,數學王國來了一個外星人,要見國王,見面后它說:“你們數學王國這么大,我講一個問題你們能回答出來嗎?"于是他就一連串說出了如: "356,7255,18110,不用計算,你們誰能很快說出這幾個數中,有哪些能被2,3、5整除”。大臣們面面相覷,一時誰也說不出來。“同學們你能說出來嗎?’片刻外星人狂笑著說:數學王國,徒有虛名,不值得一談。”國王很慚愧,也非常生氣。突然從大臣們背后鉆出來一個小孩,童聲童氣地說:'’這有何難,我們國家里小朋友沒有不會的。”并很快回答了外星人所提出的問題。外星人灰溜溜地走了。小孩子為數學王國贏得了榮譽,國王當面重獎了他。同學們你知道他是怎樣算出來的嗎?樣“迫”使學生帶著渴求的心態去探索其中的奧秘。得出的結論,學生學得快,記得牢。
二、學生參與,培養他們總結規律的能力
素質教育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在課堂上,要盡量創造條件讓每個學生都有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才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圓錐體體積時,首先將學生分成五個小組,每個小組給定準備好的實驗材料。等底等高的圓錐、圓柱和沙子。然后讓同學們把圓錐裝滿沙子往圓柱里裝,直到裝滿為止。看看有沒有什么發現。同學們邊思考、邊操作、邊討論,興趣甚濃,不一會兒,得出了結論。圓錐裝滿沙子往圓柱里面倒三次正好裝滿。因此得出圓錐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接著老師再出示兩組圓錐、圓柱和沙子進行操作,結果是:第一組圓錐裝滿沙子往圓柱里面倒四次還不滿,第二組兩次就倒滿了。同學們都瞪大了眼睛,有的同學說產老師裝的不準。”我又讓同學們操作了幾次,結果與老師的一樣,這是怎么回事呢巧孟過同學們再次觀察操作、討論,終于發現,圓錐體體積等于圓柱體體積的三分之一,有一個很關鍵的條件,那就是等底等高。
三、耐心指導,增強后進生的學習信心
素質教育是關系到全民族的興衰大事,要面向全體學生,使侮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這才符合當前的教育形勢。為了不使一個學生掉隊,我的做法是:對待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評價,面向全體,照顧后進。好回答的問題,盡量讓差生回答,答對了給予表揚,這樣可大大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
例如:一次上課,我出了這樣一道題,某學校食堂9月份運來2噸煤,上旬用去了1/3噸,還剩下多少噸?同學們紛紛舉起手來。有個差生也慢慢地舉起了小手,我就把這個差生叫起來,
讓他回答問題.他說:算式應是2X(1-1/3)。“不對”面對全體學生的否定,他的臉一下子紅啦,并低下了頭。如果這時叫他馬上坐下或批評兩句,以后他肯定再也不會舉手。而我卻微笑著說:'’你列的算式很有意義,只不過不是這道題的算式,假如你列的這道算式是正確的,這道題得改一下,你知道怎樣改嗎??這個同學想了想說:'’應該是用去了三分之一。’,“對了。”我說:“一字之差,意思截然不同,今后同學們審題要特別注意。代猛現在會了嗎?’地興奮地說產我懂啦,應該是2-1/3。我滿意地點點頭。代猛高興地坐下了。又一道題出來了,代猛略加思考,高高興興地又一次舉起了他的小手。
可見教師一句鼓勵的話,一個微笑,一個贊賞的神態,都是一種激勵的手段。
總之,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邊活動,只有在課堂上為學生創造一種寬松、愉快、民主、平等、相互競爭、好學的氛圍,才能真正落實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