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是指著眼于開發兒童和青少年的潛能,以完善和全面提高新一代公民的整體素質為根本目的的教育。近幾年來,我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就如何對學生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問題進行了初步的探討,下面就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進行素質教育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也是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任務。因此要求數學教師從自身做起,樹立教書育人的觀點,把德育教育滲透在教學全過程,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
1.把德育教育自然滲透到教材內容中去
數學這門獨立的自然學科,它有著自身固有的體系、規律和特點。因此在教學中,應該把握數學特點,自然滲透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在教“百分數應用題”時,結合教材內容,設計家鄉改革開放前后經濟發展的資料。通過對比,自然滲透了形勢教育,使學生在學習中受到了愛國主義和熱愛家鄉的教育,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勵同學們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
2.把德育教育適時滲透到教學過程中去
數學課注重‘數”與“形”的教學,它與政治課、思想品德課不同,不宜進行直接的說教,只能結合教學過程,通過滲透點,適時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在講授統計圖表時,列舉某商場幾年來的銷售增長情況,從而提高同學們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形勢的認識,提高政治思想覺悟。
二、著重進行數學素質的培養
數學素質是新時代接班人必須具備的修養,也是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素質的培養,主要是通過雙基訓練,開發智力因素,注意培養非智力因素,提高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加強基礎訓練
數學知識是基礎,是進行各種社會活動必須具備的條件,必須切實教好和學好。教材中的概念、法則、性質、定理、公式和計算等基本知識都要求學生深刻理解,牢固掌握,并做到靈活運用。
2.注意智力因素的開發
小學課堂教學既是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又是培養學生能力、開發智力的過程,教材中存在許多內在的智力因素,在教學中一定要挖掘出來,從而達到開發智力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十分重視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的過程,有的要通過實物、教具或者實際事例,在動作感知的基礎上來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有的新知識和舊知識聯系緊密,可以啟發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推導出來。對于智力和能力還應組織參加實踐活動和長期的培養和訓練,使學生的智力得到有效的開發。
3.加強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興趣、情感和性格。興趣是學習成功的動力,熱愛是愛好的前提,孜孜不倦的性格是取得勝利的保證。只有對某個問題產生了興趣,才會深入地了解和探討,產生對它熱愛的情感,逐步養成優良的性格,才能反過來促進人們思維的發展,開發智力、增長才干。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學生最熟悉的事例,盡量創造各種有趣的情景。運用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做到寓教于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輕松愉快的游戲之中,緊張有趣的比賽之中,以此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三、注意培養學生健康的身心素質
健康的身心素質,是人們成就事業的前提,因而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學生身心的發展。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注意對學生的美育教育,使他們用美的心態對待別人。在數學課上,讓學生欣賞數的美、式的美、形的美,把每一堂課變成一次美的享受。例如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圓等幾何圖形,它們均符合對稱與均衡的形式美的要求。
此外,還應通過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學習習慣,開展智力競賽、興趣小組活動和文體活動,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使學生逐步樹立起積極向上、自尊自信、團結友愛、助人為樂的良好個性。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注意把全面進行素質教育貫通始終,不斷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培養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