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如何提高素質教育,很多學校已作了有益的嘗試。如今素質教育的實施,我認為需要先解決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課堂設置,教學內容必須實現由理性化、凝固化向實用化、動態化的轉變。
2.課堂教學必須實現由封閉型向開放型的轉變。
3.教師必須實現由“一員”到“三員’(及至“多員”)的轉變。
4.實驗基地、教學設施必須由落后不齊向系統配套的方向轉變。
5.評價標準應該由“唯分數論”向全面素質的方向轉變。
要提高素質教育的質量,解決了以上5個問題以外,還須針對現在農村小學的實際情況,采用一條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綜合渠道。
渠道之一
在課堂,培養學生做認真學習文化知識的小主人。無知往往無能。幫助兒童從小就扎扎實實打好讀、寫、算等知識技能基礎,訓練兒童的觀察、思維、想象力,將終身受用。為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校應打破“以課堂、書本、教師為中心”的封閉單一的教學模式,創造以學生為主體、開放、多元、自主的生動活潑的教學模式。一方面注重啟發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的主動性,把知識轉變為能力,享受成功的樂趣;另一方面,注重使課堂教學向課外興趣小組活動的有序延伸,從而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優化學生的知識、技能結構。
渠道之二
在課外,培養學生做參加興趣小組活動的小能手。在農村,第二課堂普遍不被重視。通過第二課堂的各種活動,可以豐富學生的生活,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特長。同時,由于小實驗刁、制作等技術活動的開發,還可以使學生形成敏捷的思維和動手操作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渠道之三
在家庭,培養學生做熱愛農業生產勞動的小農民。這護‘小農民’講非把兒童變成農村的一個勞動力,而是要求學生成為農民的好幫手,父母的好助手,從小培養兒童具育‘科學的頭腦,農民的身手”在這個思想引導下,讓學生在家每天從事30'-60分鐘的農業生產勞動。
渠道之四
在村里,培養學生做傳遞農業科技知識的小廣播。對一個村來說,農村小學應是傳播農業科技信息的重要陣地。以農村學校為基地,以教師為骨干,以學生為載體,把農業科技知識和科技成果迅速推廣到千家萬戶,應是農村小學的份內事,這既能促進經濟的繁榮,也能煥發農村教育的生機,同時又培養了小學生的 “科學頭腦”,拓寬了知識面。
綜合以上存在的問題及實施的有效渠道,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嘗試,我推斷無疑是有益的。事實上,在教育評價中科學地融入對學生的人格素養、個性品瓜特長冷素質的評價,并作為升學不可缺少的條件,那么,就能夠極大地促進學校素質教育的深化,否則,勢必會產生負作用,以致成為教育改革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