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素質教育是自然課的樂學因素 孟凡信
所謂學生對自然課的樂學因素,是指能使學生產生興趣感。尤其是低年級自然教材,更要有能產生興趣感的學習內容。特別要新奇,即新穎的內容,新穎的形式,奇怪的現象,奇特的結果。要使學生學習由苦惱而變為愉快的事情,讓學生把“要我學’尹變為“我要學”,使之減輕學生學習負擔,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教師首先要自身素質強,挖掘教材中的樂學因素,充分運用樂學因素施行素質教學。自然教材中樂學因素很多,分下面幾點:
一、引用感人的故事
兒童們對故事來說是最喜歡的。有動人的情節,離奇的事情,有時令兒童們捧腹大笑,有時令兒童們緊皺眉頭,有時令他們驚訝萬分。如《公雞智斗蟒蛇》、《蝙蝠上法庭》、《黃鼠狼放屁》是為保護自己的獨有本領……科學的童話故事等,在故事當中滲透著教材內容知識,滲透著科學的世界觀,既培養兒童們素質中的非智力因素,又培養兒童們的智力因素。
二、生動豐富、新穎的彩色插圖
兒童們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直觀,所以兒童們大多最喜歡色彩,在自然教材中為給學生有關的觀察材料,又有一定數量的插圖,多數是彩圖,教材中這些圖中有美麗的鮮花,欲滴翠綠的葉子,黃金似的蘋果,晶瑩的露珠,朦朧的云霧,天真可愛的動物,栩栩如生的山、水、沙、石、蟲、魚、鳥、獸。這些對學生都具有強烈的吸引力,使他們產生濃厚的興趣與極大的喜悅。教學自然課時,我就充分利用樂學因素實施素質教育寓教于樂,使學生們在輕松而愉快的氣氛中學好基礎知識,開發智力。
三、直觀真實有趣的實驗
因為實驗是教學自然課最重要的樂學方法之一,不僅為學生們提供豐富的感性知識,而且增強學生們的操作能力、思維能力。并且能活躍課堂氣氛,是掌握本課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一次有趣的實驗更加深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在一個倒滿清水的杯子上蓋一塊手帕,再倒過來,壓入水中,手帕毫無水跡,蓋一張白紙倒過來,水竟不會流出來等。
四、小巧靈活簡單形象的制作
教師在教學儀器不能滿足要求的情況下,可根據教材內容,用最簡易的材料,最簡便的方法,教給學生們自制小的模型、小風箏、小水輪、小風車,讓風箏在空中飄游,小船在碧波蕩漾的水面上前進。讓學生在制作中,培養情趣,在潛移默化歡樂而有興趣中增長知識。培養學生的才干,培養素質,真可謂一舉多得。
低年級自然教材中樂學因素非常多,只要教師認真挖掘和充分利用,自然課的教學并非是枯燥無味的。只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充分發揮教材中樂學因素實施素質教育,精心備課,大膽改革創新,學生就能在樂學的氛圍中獲得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