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教育改革的大環境下,教育理念更新和教育對象的變化,都賦予了班主任工作新的意義,也帶來了新的挑戰。班主任在對促進學生人格健全和身心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引領作用,因此,把做好班主任工作當作實現育人目標的重要前提,使得我們更為關注班主任教師的整體發展,對班主任進行系統性培訓也已經成為各學校及教育行政部門的重要任務。
我校目前有37個教學班,青年班主任有25位,占班主任總數的67%。青年班主任老師文化水平、專業知識水平都比較高,而且思想開放,精力充沛,思維方式創新求異,但是,由于缺乏更為豐富的實踐經驗,致使班級管理難以提升層次和形成特色。有些老班主任受傳統教育觀念束縛,教育方法陳舊,缺乏現代班集體建設理論和相關的學科知識支撐,一些班主任還沒有完全建構起合理的理論體系和知識結構。這些問題引發了我們的思考,班主任不僅要擁有豐富的知識和富有靈性的班級管理藝術,還要具備更為專業的素質和能力,擁有更專門的知識,運用更富技巧的方法,承擔更明確的責任,才能履行自己的職責。因此,班主任要走專業化之路,必須要以專業化的培訓模式為載體。因此,本文試圖以我校在班主任培訓中的一些做法與想法,對班主任專業化成長的三種培訓學習方式作一番解讀。
我校在長期的實踐中,主要釆用了“導師引領”、“問題研討”、“課題研究”等三種培訓方式,從班主任工作的理念和策略兩個維度上,加強引導和培訓,有效促進班主任老師的專業化成長。
一、“導師引領”式
“導師引領”式就是學校挑選優秀中老年班主任與青年班主任結成幫帶對子,明確雙方目標、職責,幫帶內容,分階段評估考核。我校的中老年班主任隊伍中,有著兩個比較顯著的特點,一是長期以來都是擔任班主任工作角色;二是基本上都是在本校工作成長起來的。基于這樣的特點,對于確立他們的工作地位,以及針對本轄區學生、家長的特征出發,能夠更加嫻熟的掌握工作方法與技巧,占著很大的優勢。而“導師引領”式可以幫助青年教師“站”在中老年教師的肩上獲取更為豐富的實際教育經驗和教育技巧,具有直接性、適用性和有效性的鮮明特點。
“導師引領”式培訓的第一步是組建好隊伍。這種方式對指導教師素質要求很高,指導教師的挑選至關重要。我們在組合幫帶對子的時候,盡量避免行政強制的手段,取而代之的是讓中老年班主任與青年班主任互動選擇。我們首先在中老年班主任甚至青年班主任中有著較高名望和較強業務能力的老師挑選部分人員作為導師,展示其工作簡歷和成長軌跡,供需要幫帶的青年教師選擇,當然,導師也可以在青年教師中選擇。第二步就是加強幫帶過程的動態管理。我們主要采用每月“三個一”的管理辦法:青年教師寫一則班主任工作的反思;導師與徒弟作一次談話;隔月互聽一堂課。第三就是開展經常性的觀摩評議活動。主題班會、主題教育活動是班主任經常性的教育手段,但在實際操作中普遍缺乏有效的指導。我們組織全體班主任及學生干部開展了責任教育主題班隊、思品課觀摩活動,由學校優秀班主任作課堂教學展示,課后展開評議,在網上公開交流探討,并將展示班主任的有關材料進行資源共享,發揮“樣本效應”。第四步建立青年班主任專業成長檔案。這也是對“導師引領”集中檢驗與考核,由德育處與班主任協商根據每位班主任的個性基礎和發展愿景為班主任設立個人成長檔案,共同記載班主任專業成長軌跡。
“導師引領”式培訓的實施,對青年班主任老師專業成長的扶持與幫助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尤其是師徒互選機制充分調動了班主任之間學習交流的積極性,明確了各位班主任老師的傳授或者學習的針對性。現在,我校中老年與青年班主任之間的交流學習活動氛圍良好,優秀班主任的成功經驗與管理風格在青年教師身上得到傳承,一批青年班主任在“導師”的幫助下正快速地成長起來。
二、“問題研討”式
這是以班主任教育工作遇到的問題為中心的培訓方式,篩選出實際工作中有典型性、代表性和困惑性的,如離異家庭學生、留守兒童等特殊學生教育問題、網絡文化對小學生負面影響等一些問題或個案,組織青年班主任結合自己工作體會,運用現代教育理論開展研究,共同分析原因,進行問題反思,交流措施,尋求對策以解決實際問題。
近幾年來,我們學校先后組織了班主任沙龍、有效班級管理論壇、講述我的德育故事等活動。形式多樣的互動研討,激起了班主任老師的不斷討論與思考,找到了班主任活動培訓的捷徑。在今年的德育故事交流會中,我們特意邀請有經驗的班主任老師利用情景再現,采用敘事講述的方式,精彩回放教育特殊孩子的成功案例,以生動鮮活的事例來指導和幫助年輕班主任,提高如何對待特殊孩子的能力。看著似曾相識的場景,聽著有理有據的對答,無不引發著每一個班主任老師的思考,參加活動的老師紛紛主動參與到現場的討論中,既有策略共享,又有疑難求助。
為拓展問題研討的空間與途徑,我們還專門開辟了網絡交流平臺-教師成長記錄。要求班主任老師將自己所思、所為、所得,以及成功的做法和失敗的困惑等,用案例撰寫的方式記錄下來。這樣,一方面留下了個人認知思維的成長過程,增加了自我反思的機會另一方面也為大家展開問題討論提供平臺。我校的教師成長記錄運作近一年來,已經二千多篇日志在平臺上發表,其中有關班主任工作方面的日志數量和討論跟貼所占比例最多。
“問題研討”式幫助班主任發現自身教育中問題,形成了問題意識,并通過上述途徑的實施,解決了許多棘手的問題。同時,通過問題研討,使得班主任一些理性的教育理論落實到教育實際問題上,又以解決問題獲得了進一步的理論支撐,促進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結合。
三、“課題研究”式
“課題研究”是許多優秀教師的成功之路。青年班主任參與德育科研,運用先進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和科研方法,針對教育中出現的新現象新問題,主動鉆研,大膽創新,探索新的教育規律和教育方法。德育科研的過程,既是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過程,同時也是青年班主任教育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不斷提升的過程。
我校有著較為濃厚的科研氛圍,開展課題研究是每位老師每年必做的事情。為減少教師對課題的“恐懼”心理,我們對課題作了重新定位,務必減少功利性為追求,務必強化實用性為目的,人人幵展小課題式的研究。基于兩個務必的課題定位認識,我們富有成效地開展了“課題研究”式培訓。主要通過兩個層面推進:一是以學校確定的課題范疇為統領。近兩年,我校分別開展了《賞識教育的實踐與研究》、《責任教育的實踐與研究》等德育課題研究,班主任老師成為主要研究力量,分配任務,劃分子課題,撰寫案例,每一個環節都讓班主任老師積極地參與進來。經過大家努力,《賞識教育的實踐與研究》研究課題還獲得了縣教科研成果三等獎。二是個人申報負責的小課題研究。在德育處與教科室的協作下,積極發動班主任老師開展小課題申報研究工作,研究的范圍及目的是解決實際教學中的現實問題。
近幾年,通過扎扎實實的小課題研究,我們許多班主任老師在班集體文化建設、學生干部培養、常規教育、班級特色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大的研究成果,提高了班主任老師的教育理論修養,也實實在在地解決了一些問題。目前,“課題研究”行動已經成為了學校每位班主任老師的自覺行為。f我校所倡導三種培訓方式的成功實踐,讓我們班主任老師嘗到了校本培訓的甜頭,在班級管理方面的水平得到了提高,駕馭德育管理的能力也得到了加強,使我校班主任隊伍建設在整體上提高了層次。當然,每一方式方法也不是孤立的,常常相互交叉、滲透,班主任專業成長的途徑的形式也是多樣的。但我們只堅持一個理念:不追求過多的方式方法,堅持“不求高深,只求有效;不求花哨,只求實在”的原則,尋求真正能促進班主任老師的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