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紅樓夢》游大觀園
讀書是一件很享受的事。于茶余飯后,捧一本好書,找一處僻靜的地方,讀上一段。一抬頭,就能看看很深很深的天空,藍色的底子,零星點綴的幾朵白云;側耳就能聽見風的低吟,抬頭即是飛鳥的足跡;閉上眼,是沁人的裊裊香氣……時間或像停滯,或回到過去,或穿越未來,感受不到此刻的流逝,感受不到年華的追逐,一切都是安靜的、祥和的。
最喜歡看的書就要數(shù)曹雪芹的《紅樓夢》了,所以跟著爸爸媽媽去北京旅游的時候我強烈要求去大觀園逛一逛。剛穿過菜戶營橋,“北京大觀園”五個大字便映人眼簾,沿街直走大約兩百米,便可見右手邊懸著的“黛玉閣”,這里是大觀園西門,往左走幾步便是售票處,隨即買了票,進了園子。
正對西門的街道右邊有各種民間藝人擺的攤:人物速寫、名字作畫、吹糖人、各色吊墜等。只見那位大師將材料在手里來回團搓一番,拉出一根長長的管子,幾下便捏出猴樣來,大師一邊做糖人一邊還講起吹糖人的文化來,而手上的動作不停,幾分鐘后小猴子便栩栩如生了!
往前走,一抬頭便見到“凹晶溪館”四個大字,湘黛中秋夜曾在此聯(lián)詩,只不知凸碧山莊在何處?順著路標左拐沒幾步就到了怡紅院,門前一株西府海棠、一棵芭蕉,iH是蕉棠兩植。怡紅院果然以紅綠為主,房內四面皆是鏤空的玲瓏木板,“或有貯書處,或有設鼎處,或安置筆硯處,或供設花瓶,或安放盆景。其形各式各樣,或天圓地方,或葵花蕉葉,或連環(huán)半壁,剔透玲瓏”。左手邊是寶玉的臥室,床上掛著大紅撒金蚊帳,合了主人的旨趣。臥室外邊是寶玉主仆三人的蠟像,圍著團桌子站在那里。
全文以小作者游覽大觀園的足跡為線索展開,因游覽途中的所見所聞聯(lián)想到了書中各人物的命運,構思新穎,結構緊密。文中的人景融為一體,觀察入微,文筆靈動。夢系紅樓,心系玉人,小作者用心去讀紅樓,去品紅樓,品一縷思緒,引出那金雕玉鏤的世界,個中滋味,只有真正賞紅樓的人才能明白,可見小作者對《紅樓夢》是真心喜愛,才能如此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