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家門前,有一大片空地。
爺爺和奶奶將這片地開墾出來,栽上了97棵白楊樹。爺爺說,他要活到1997年,親眼看到香港回歸。于是,兩位老人便認真地澆水施肥,精心地呵護著這些小樹苗。
終于有一天,爺爺彎曲的脊背再也沒有挺起來,奶奶含淚將爺爺埋葬在這片小樹林里第97棵白楊樹旁。
爺爺去世后,爸爸媽媽要將奶奶接到縣城來住,奶奶執意不肯。媽媽說:“娘,您一個人在鄉下,我們不放心啊。” 奶奶沉思良久,才答應了。可來住了沒幾天又借日住不慣,要回去,我知道奶奶是在思念爺爺,思念門前那片小樹林。
于是,我陪奶奶一起來到鄉下。正值暑假,我和奶奶在小樹林里采蘑菇、粘知了。突然,遠處傳來一陣陣轟隆隆的聲音,奶奶神情立刻嚴肅起來。
“怎么啦,奶奶?"
“修路的。”
兩行渾濁的老淚從奶奶的眼角流了下來。她踞著小腳顫微微地用一雙干枯的手去撫摸著每一棵小樹。最后她來到了爺爺的墳前,瘦小的身影映著落日的余暉,顯得那樣凄涼。
筑路隊開到了奶奶家門口的時候,奶奶病倒了,住進了醫院。爸爸說:“娘,我知道那塊地是您和爹開出來的,舍不得,可地是國家的啊!再說當年爹的墳也沒經批準便建在樹林里也是不對的。”奶奶沒有吱聲。爸爸又說:“娘,我們已經給爹另找了一塊墳地,您就點個頭吧!”奶奶固執地搖了搖頭。
一束鮮花擺在了奶奶床前,筑路隊的領導來了,拆遷辦的領導來了,市委的領導也來了。“老人家,祝您早日康復。”市長誠懇地說:“您有什么要求盡管說吧。”奶奶搖了搖頭又點點頭,看得出是下了很大的決心。
爺爺的孤墳終于遷到了公墓。不久,奶奶家門前的那條路在一片鑼鼓聲中穿過樹林,伸向遠方……【點評】
文章巧妙地將“香港回歸”與“珍惜土地”聯系起來。爺爺和奶奶植樹的方式表達了對祖國統一的企盼。爺爺葬在小樹林里與奶奶執意住在鄉下,則表現了兩位老人對土地的深深地眷戀。文章中修筑的路分明是一條“香港回歸之路”, 這條回歸路真實地記載了一部分人(如:奶奶)復雜的心理歷程,同時也記下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為此而做出的貢獻。
此外,小作者還通過人物語言宣傳土地政策。如:墳地未經批準,不能私自建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