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失敗之后....
范吉鈺
拿到《青春之約》后,我迫不及待的翻到88頁,結果得到的還是一片失望,白紙黑字告訴我:又失敗了。
我是在兩年前開始看這本雜志的,里面有一個欄目叫《我愛作文》,一直深深的吸引著我,每次看這本雜志,都是第一時間翻到88頁這個欄目。
從小學起我就開始投稿,一直堅信終有一日,我的文章會被編輯部選中,由鋼筆字變為印刷字,印在我最喜愛的欄目上去。但盡管我堅持著,努力著?一個星期一定寫一篇文章,但卻無一例外的落選了。我從校園生活寫到贊美祖國,現在改寫王朔式的批判性的文章,幾乎所有可能寫的文體,我都嘗試了,但失敗卻像一塊大年糕,總是粘著我不放。
“我就真的那么差勁嗎?”我在心里怒吼著。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從書柜的第一層翻到最后一層,我找出了所有的《青春之約》,鋪得滿地都是,“拿出去賣了也有幾十塊錢了吧?”我自嘲地搖頭。我開始把每一本都翻到第88頁,看遍了所有的書,才發現,在我沒有投稿前,每篇文章我都用筆做了標記,自己覺得好的文章還寫了讀后感。每一本書都像日記,很厚實。而在我投稿后呢,每次都要看自己的文章,卻不對別人的成功之作加以分析、理解。再看看以前自己寫的底稿,文字雖華麗,卻沒有一點真情實感。每篇都是那么“為賦新詞強說愁”,一個嬰兒怎么能扮演一個老太太呢?即使有高超的化妝技術,小孩子“呱呱”的哭聲也會揭開一切不真實的面貌啊!
以前,我只是為了投稿而寫文章,卻忘了文章是要用感情編織出來的。好的文章就像素描,黑白二色,卻反映了真實的一面。善于體會生活的人才會寫出熱愛生活的文章,王朔心里有所不滿,才會一次又一次的批評別人。而我呢,我有一腔的自責,有初來的醒悟。所以,我寫下了上面的這段話……
【評語】
面對《報刊欄目》的話題作文,作者沒有就報刊談報刊,而是選擇一個新的角度----談投稿,給人耳目一新之感。
本文的內容積極向上,給人以啟迪。面對幾年投稿的失敗,作者沒有消沉,怨天尤人,而是勇于自責、自悟、積蓄力量。
語言表達簡潔、生動、有力,如:“我心里怒吼著”一句生動寫出了自己屢投不中的煩躁心情,引用“為賦新詞強說愁,,來說明自己的文章缺少真情實感。這一點很值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