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就是天堂,這里,就是杭州西湖。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兒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對于尋歡作樂、終日歌舞升平的宋朝統治者來說,如此風景如畫的杭州西湖,就是天堂般的極樂世界。
然而,統治者窮奢極欲之時卻把百姓的生活不放在眼里,只顧自己享樂,也不問民間疾苦。對老百姓來說,杭州西湖就是那個把他們的辛勤勞動所得,“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的人間地獄。如果只是像統治者那樣攫取人民勞動創造的美,揮霍西湖天然的美,其腳下的土地永遠不會是真正的天堂,而是地獄。
真正的美并不來自對美的享用,而是對自然美的創造,讓更多的人分享美的地方。而杭州西湖,除去被奢靡的統治者誤讀部分外,真是個不折不扣的天堂。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楊萬里、白居易在領略西湖那濃妝淡抹總相宜的美景之時,能用奇絕或樸素的詩句來記錄自己對西湖美的感受,從而讓自己的詩流傳千古,給沒來過西湖的后人們帶來美的享受,并為西湖之美增添一抹人文色彩。在這里,他們發現美并再創美,這樣的地方,這樣引人向美的地方,不愧為天堂。
“詩言志”,如果說西湖美景讓白居易、楊萬里這樣的詩人心動,離真正的天堂卻也還差幾分。同樣是心動,那個吟唱著“水光瀲艴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蘇子,不僅為西湖美景所動容,更能燃起心中熄滅已久的政治理想,并落實到行動上,修繕了西湖的白堤,并為西湖周邊的百姓帶去幸福,為今天的我們作出貢獻,不僅自己創造美,更把美留在人間,其人生境界自然高了一層。蘇軾不僅來到了天堂般的西湖,更讓西湖因為自己曾經駐留而更像天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同樣是生活在西湖周邊的杭州圖書館館長褚樹青,因其擲地有聲的一句“我無權拒絕他們入館讀書,但您有權利選擇離開”,為社會底層的人民維護了權益,也體現出其對乞丐這樣的弱勢群體的尊重。他讓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平等地享有接觸書籍中的美的權利,為乞丐推開一扇通向知識天堂的門,這樣一個讓全體公民都有欣賞美的權利的地方,怎能不是天堂!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正是有了這樣一群發現美、創造美,通過自身實踐讓美錦上添花、讓更多的人平等地享受美,而不是自己揮霍美、攫取美的人們,讓杭州,讓西湖,成了名副其實的人間天堂。
原來這里就是天堂;也祝愿更多的地方成為杭州西湖那樣的天堂。
本文選取一個城市杭州,從歷史說到現實,從統治者說到百姓,從自然美說到人文美。內容豐富,層次分明。其中很多關于杭州西湖的詩詞起到了連接材料和觀點的作用。從發現美到享受美更到創造美。從白居易、楊萬里到蘇軾,更到杭州圖書館館長,他們都是西湖成為天堂的理由和元素,最后總結全文,結構完整,語言簡明流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