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現在,鄉愁是一張小小的車票,我在這頭,故鄉在那頭。
——題記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鄉愁,無論讓你牽掛的是雙親漸白的鬢發,抑或是清明時節墳前的一朵菊花。無論你走多遠,就像風箏,總會歸于來時的平靜。
鄉愁,其實是一種血脈‘打斷骨頭連著筋。
一、用藍帕子包著的鄉土
那一年,爺爺、奶奶離開了祖祖輩輩生活了幾百年故鄉——楊河。
那一年,“文革”愈演愈烈,連楊河這樣的小山村也刮滿了激進的浪潮,隨著批斗的現象波及農村,地主成分的奶奶免不了會受到沖擊,經過很多個晚上的商議之后,他們離開了楊河,離開了從小到大水乳交融的故鄉。
一根扁擔,幾個籮筐,前面挑著大爸,后面坐著大姑,四個人,像西游記里的師徒四人一般他們為了生計,迫不得已離開,他們肩上負擔著的不是西天取經這幾近詩意的童話,而是比西天取經更艱巨的三個字“活下去”!
他們穿越了無數山嶺,涉過了無數河流。終于,在茫茫群山中找到了一個足夠安全的小山村,他們改名換姓,在這里安居生活。
但是奶奶說,他們搬過來的頭幾年里,每天都搌轉反側,難以人睡。我問為什么?奶奶慈憨一笑,說:“離開了活了半輩子的地方,祖宗世代生存的地方,總有些對楊河的內疚。那幾年,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香,總是想回到自己長大的地方。心里總是很愁悶。但是后來,漸斬地就好了。”我很好奇,他們是怎么不想家了呢,奶奶露過一絲惆悵,“后來你爺爺又悄悄回去帶了一坯土,每天吃飯喝水時摻點,慢慢地也就好了。老家有這樣的習俗,久不歸家的人,隨身帶一些家鄉的黃土,思念的時候,摻一點,就不那么想家了。”我驚奇地問“那土還有嗎?”“有,沒有怎么用,我一直存著呢。”說罷,慢慢地起身,在一個箱子的最底層,取出了一^用藍帕子包著的東西。
她小心翼翼層層疊疊地打開,里面,是一捧黃色的土,帶了些許腥味,我聞不慣,奶奶卻像嬰兒尋到了母乳,露出微笑。
因為我知道,那是他們對楊河的懷念與愧疚所給予的情思。
那是家鄉的味道。
二、一張張藍色的儲蓄單
我無意間翻出了一沓厚厚的儲蓄單,年代很久遠了,老舊的油紙散發出陣陣膩味,上面蓋著顯眼的郵戳,數額不等,有幾塊,也有幾十塊。有些已經破爛,卻依舊看得出主人對它的精心保存。爸爸回家后,看到被我取出的散落的儲蓄單,非常生氣,語氣凌厲,我向他解釋,他發了好大的脾氣。我鬧起了情緒,在媽媽的勸阻下,才緩和了過來。晚飯時,爸爸向我道歉,說自己不該發火,但是那些儲蓄單的確很重要。我問他緣由,一段回憶,展開了畫卷。
很多年以前,爸爸上中學,那個時候,老家還沒有中學。爸爸只能走一天的路,到很遠的白龍鎮上去上學。山路遙遠而危險,功課緊湊,爸爸一個月才能回一次家。
當時爺爺奶奶供了四個子女上學,經濟詰據,一次不能拿出一個月的生活費給爸爸,只要一寬裕,就匯些錢過去。
爸爸說,以前最期待的,就是聽到郵遞員騎著墨綠色的單車,按起一陣清脆的鈴聲,大喊“老王,你的匯款單來了”的時候。那種心情,是一種狂喜而激動的心情。當然有時候,銜接出現問題,舊的生活費用光新的生活費卻沒來的時候,就得餓肚子,就得一直等待。
我問他:“那你心中有怨恨嗎?”爸爸笑笑:“怎么會呢?你爺爺奶奶供了四個子女讀書,能讓我讀書就不錯了,還期盼什么呢?那時候,常常懷著對你爺爺奶奶的感激與內疚,對故鄉的懷念,就發奮讀書。那時候,我是很懷念故鄉的,因為那兒的土地,養活了我們一家人,更也許,那有你的爺爺奶奶,有時候回不去,怪想念的,或許,這就是鄉愁吧。你別看你爺爺奶奶不善言辭,但有時候,父母的愛是不需要言辭的。就像我和你媽媽對你一樣。”我笑笑,一場矛盾悄然化解。
后來爸爸以全縣第五的成績交出了他的答卷,他沒有選擇繼續深造,而是為了報答爺爺奶奶的愛,選擇了上城師,供弟弟妹妹讀書。后來改行從政,到了漢中,這都是以后的事了。
這沓儲蓄單就是承載著爸爸的生活,見證著爺爺奶奶對爸爸的愛與付出。
爸爸的鄉愁,或許是因為對故鄉養育了一家人的感激,又或是那里有愛他,
默默為他付出的爸爸媽媽。
我想,更多是后者吧。
三、漸行漸遠的故鄉
奶奶又一次搬家了,他們年歲大了,幾個伯伯害怕二老在農村有什么他們照顧不到,就在城里租了一套房子,讓他們住下。
房子在城鄉接合處,既有城市的喧囂,又有鄉村的寂靜。房子后有一條甬道,陽光進不去,久而久之,就變得陰暗。
奶奶的屋子里通常很黑,不愛開燈,奶奶的解釋是不想浪費電,其實,我是知道的,他們害怕開了燈后,看見自己都不認識的自己,他們不愿意親眼見證自己的蒼老,就只能拿黑暗來搪塞。
的確,真實像刺眼的陽光,習慣伸手就擋。
我有一次悄悄地跟爺爺去了一趟超市,我看見爺爺精瘦的身軀在巨大的貨物架中逡巡,他偶爾在貨物前駐足,卻引來售貨員厭惡的眼光,爺爺知道那是不歡迎他的信號,默默地走開。我看了,鼻子不覺發酸,想當年,爺爺可是村長,呼風喚雨,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時,爺爺帶領我們村干得最好。改革開放時,又自己辦皮鞋廠,辦的順風順水。
當年的他何等精明能干,可現在……唉。
每次走時,奶奶總會站在甬道口目送著我離開,她的臉上總是掛著微笑,帶著叮嚀,我在她的目光里,漸行漸遠,消失不見。
我們在前進。他們,卻沿著與我相反的方向走去。
他們二人,在時間的洪流中,逆流而上。他們被時間染白了鬢角。被歲月刻上了蒼老。
當他們化作泥沙,會在你的回憶里,幻化成一個很小,卻散發著余香的斑點,終有一天,屬于他們的回憶會化作商粉,隨風而散。
我時常懷念故鄉,更多的,是對老人的愛戴與不舍。我知道生老病死是世間萬物生息繁衍的規律,但我,卻害怕他們會離開我的回憶。
這樣的心結像一把鎖,死死地別在我的心門上。銹了之后,里面的打不開,外面的進不去。
或許,這就是我的鄉愁吧。
鄉愁,是一種無法言說的東西。他會存在于你的意識里,若即若離,卻不會逝去。鄉愁,其實是一座沒有盡頭的橋,它連接著你與親人,你和故鄉。
鄉愁把距離縮得很近,近的,是心房的這頭與那頭。
鄉愁把距離拉得很遠,遠的,是生命的伊始與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