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幼讀書便有偏好,地理歷史、軍事體育等都在興趣之列,遇精妙文章,歡喜尤甚,每每達"精鷲八極,心游萬仞"意境;極為厭惡的便是旁門偏作,晦澀文字,以為于自己增長知識,陶冶性情百無一用,《易》即為我不屑涉獵的一類。
父親是一個博學的人,他生命中的最后時間都在醫(yī)院度過。那段時間,我常去病房陪他,他偶爾跟我說起老年讀《易》,頗能體會到其中的精妙,很想將自己讀《易》的一些見解和體會整理成文字?上覍Α兑住犯臼且桓[不通,父子之間話題便往往難以繼續(xù),我也好生尷尬。書到用時方恨少,只是沒有想到會是《易》!間或有摯友和領(lǐng)導前去醫(yī)院探視,每當說到這個心愿,羸弱的父親立刻顯得神采飛揚。在我心中,《易》即玄妙,我期待《易》顯神奇,能夠讓父親康復回家完成夙愿。
可《易》也沒能讓父親挺過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關(guān)。整理父親遺物時,我從父親書柜挑選了一大搭書帶回長沙,其中就包括幾本《周易》和《易經(jīng)》,我希望從字里行間尋找父親晚年讀《易》的興趣所然。
但讀《易經(jīng)》,正應(yīng)了一句老話:萬事開頭難!易道廣大,無所不包,一個八卦圖,就弄得我頭昏眼花昏昏欲睡。喧囂的都市,太多的應(yīng)酬,浮躁的心態(tài),實在少有心情去修行乾坤震艮、元亨利貞!但我不甘就此打退堂鼓,終于是找個休閑而輕松的周末,靜下心開始了自己的《易》之旅。一段時間過去,書沒讀多少,先倒發(fā)現(xiàn)了讀《易》有養(yǎng)心之功效:讀《易》必須靜心,心靜時讀來格外順暢;心浮氣躁時讀《易》,浮躁的心便會漸漸平和。我自知心火過旺,讀《易》能泄火,讓自己的心態(tài)平和起來,那真是功莫大焉!也許這個原因,我竟不知不覺習慣上讀《易》。兒年時間過去,自己對《易經(jīng)》也略為有了些了解。
上古時代,生活中不可解釋的事太多,便用蓍草或是甲骨來筮占,祭天法祖、兵戎戰(zhàn)爭均會占筮以測吉兇。及武王滅了殷商,在周人看來,一是拜天所賜,也是文王姬昌將伏羲八卦發(fā)揚光大所然。筮師們將占筮所得的卦象搜集整理,便是調(diào)易》了,傳說后來孔子專門作《十翼》對經(jīng)文和卦象作了系統(tǒng)的闡釋,《易經(jīng)》才逐步成了一部深邃、奇特、精粹的哲理性著作。
《易經(jīng)》有兩項內(nèi)容,一是卦象,一是筮辭。卦象排列整齊,在今人看來,幾似小孩堆砌積木游戲,而古人卻將其演變成陰陽五行、奇門遁甲、風水堪輿等秘術(shù),會用該術(shù)的圣賢們諸如姜太公、張良、諸葛亮、劉伯溫等,俱身懷奪天地造化之學,為治國平天下的一代軍師。筮辭在我看來則良莠不一,有的文字極美,且哲理深奧,的確能將人帶入一種境界;有的晦澀難懂,不知所云,正如街頭巷尾的算命先生給人相面,話多歧義有時會讓人莫名其妙。
人到中年,我依然延續(xù)了幼時的喜好,人固然變得理性一些。一如吃菜,小時候不喜歡的便不吃,現(xiàn)在講究營養(yǎng)搭配,不愛吃的也會勉強吃一點。讀《易》就是這樣,卦是一個一個看的,有時也刻意去記憶,可卦象總是記不完整。至于筮辭,精妙的記住了一些,也嘆服其中的深厚哲理;而晦澀的,讀來如同嚼蠟,就干脆一目數(shù)行,回囹吞棗。
《易經(jīng)》的主要內(nèi)容是象、數(shù)、理,通過六十四卦陰陽符號的表象圖式,系之以辭,窮宇宙物理之天道,地球物理之地道和人文物理之人道。人說《易經(jīng)》如同一座無窮無盡的智慧寶庫,夠我們學習一輩子,探討諸如人生哲學、政治哲學之類。在我看來,讀《易》至少可以使人明是非,識變化,知進退,少煩惱。我讀《易經(jīng)》,不帶絲毫虛榮功利之心,內(nèi)心無比的從容和淡定,一如父親在世時教我。父親是我中學的老師,教過我語文、歷史,可是他從未教過我《易》。"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讀到此時,我隱約感受到父親當初似乎對我暗示著什么。
讀《易經(jīng)》,知道了剛、柔、中為易中三德。"剛"指乾卦的陽剛之氣,自強不息,向上進取的精神;"柔"指坤卦揭示的陰柔之氣,厚德載物,謙上禮下的精神;"中"即中和,易經(jīng)講究陰陽平衡,不剛不柔,無"過"無"不及"即為中。孔子晚年曾感慨:"加我數(shù)年,五十而學易,可以無大過矣"。他老人家一定是有感而發(fā),易經(jīng)的應(yīng)用之道,在乎一陰一陽,孤陽則不生,孤陰則不長,陰陽合而萬物生。系辭云:"一陰一陽之謂道",這種陰陽之道,正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所以孔子曾拜老聃為師,當不為虛言。
父親對我的教育方法是"板子南山竹,不打書不熟",卻終于沒能將兒子培養(yǎng)成他所期望的大學生。記得中學一次重要的考試考砸后,我硬著頭皮給遠在北京旅居的父母寫了一封信,結(jié)尾是表決心,說些自己今后會自強不息,努力學習之類的話,我不知道那封信父母后來一直好好的保存著。前段時間回家,母親不經(jīng)意拿出信來給我看,我似乎一下子明白了當初病床上父親的良苦用心。⑻煨薪,君子以自強不息",在父親的心中,不管我在哪里打拼,不管成敗得失,兒子的這種精神都是他一生的驕傲。至于讀《易》能夠養(yǎng)心,這也許是父親給我格外的恩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