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人類的悲哀便在于此,擁有的東西不去珍惜,對于得不到的卻永遠渴望。”這是海倫凱勒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中的最能啟發人的一句話,使我受益匪淺。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的主人公海倫凱勒,在19個月大時,因一場疾病導致失明、失聰并失語,原本活潑可愛的小海倫因病患變得性格暴躁、任性和孤獨。直到她在7歲時遇到了家庭教師莎莉文,在老師的正確引導下,海倫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憑借著驚人的毅力走出了黑暗與孤獨,最終取得了成功,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位獲得文學學士的盲聾人。
我認為小海倫擁有驚人的毅力和自強不息的高貴品質。法國大作家巴爾扎克說過:“苦難對于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于能人是一筆財富,而對于弱者則是萬丈深淵。”而小海倫沒有因為自身的殘疾而放棄追求,身體的殘疾
對小海倫來說是不幸的,但遇到莎莉文老師,小海倫又是幸運的。在莎莉文老師無私的陪伴和關愛下,她憑借著驚人的毅力和自強不息的精神,沖破重重阻力,破繭而出,讓生命之花開得分外絢爛,最終取得了成功。
和海倫凱勒一樣擁有驚人的毅力和自強不息的高貴品質的人還有我國著名殘疾人作家張海迪。張海迪5歲時因患病而高位截癱。而她并未因此而放棄奮斗與追求,1983年她開始文學創作,克服殘疾帶來的諸多不便,經過不懈的努力,相繼成功出版了長篇小說《輪椅上的夢》、散文集《生命的追問》等多部作品。
和海倫凱勒、張海迪比起來,我是幸運的。我擁有海倫凱勒所奢望的健康,而我卻沒有珍惜,以前無論生活還是學習中,每當遇到小小的困難,就會忍不住要退縮或逃避,而困難也沒有因為我的退縮或逃避為我讓路。
從今以后,我一定會以海倫凱勒、張海迪為榜樣,珍惜生活給予我們的優越條件,好好學習,克服一切困難。我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我的人生會更加絢麗多彩,我也一定會取得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