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綁架私了的非法怪圈
淺談影片《沒完沒了》藝術表現上的偏頗
李新華(弈族)
人們也許注意到,近些年來,在娛樂片大潮洶涌的同時,賀歲片的興起亦著實有大氣磅礴之勢,讓人大飽眼福,過足了戲隱。然而,對于觀眾們十分叫好的影片《沒完沒了》,筆者在笑聲之余卻留下了沉重的思考。
《沒》片以“錢”為主線,韓冬“綁架”小蕓為了錢,阮大偉不顧心愛的人也為了錢,但對錢的用途需求和目的卻不同。韓冬拿錢是為了給姐姐治病,而阮大偉的錢卻是為了抖闊擺譜。小蕓為情而來,卻陷在了“錢”的糾葛之中,演繹的結果是金錢未能代替真情,人間真情貴于錢。故事情節算是扣人心弦,人物形象也塑造得栩栩如生,把一個老實巴交的善良人韓冬“綁架”“犯罪”的過程和負罪心理刻畫得淋漓盡致,旨意卻在于弘揚“好人有好報,追求真善美”這一主題。然而,《沒》片在表現這一主題時,卻落人了“討債一綁架一愛情一犯罪一親情”這樣一個怪圈之中。韓冬和小蕓,一個為“錢”,一個為“情”,小蕓從受騙到兩人合謀演繹了一段“綁架一討債,還情一要挾”的鬧劇,尤其是在纜車上的一段“人錢”交易,那種聲東擊西、迂回曲折的俗套,近年來在許多描寫黑社會分子進行不法交易的手段已屢見不鮮,卻被編導們拾進了《沒》片之中,影片過多地渲染了討債的形式和方法,淡化了人間美好的友情、愛情、親情這一崇高主題。因而從表面看僅是一曲鬧劇,實則是一種違法的行為表現,不僅影片的主人公在犯法,同時亦是在潛移默化地教唆人們如何犯法。
影片中有一段感人的細節:韓冬守候在植物人姐姐身旁的一席肺腑之言,讓不能言語的姐姐為之動容而流淚,然而,韓冬為醫治姐姐而沒完沒了拼命掙錢的描寫卻被淡化了,取而代之的是沒完沒了的“綁架”行為,也許人們會同情韓冬的種種做法,而法律是不能用“同情”二字來取代的。當今社會,人們的價值取向在發生著變化,一些地方,一些人拜金主義泛濫,我們的國家正經歷著一場考驗,可以說,《沒》片所講述的追回債務問題,亦是當今社會的一個縮影。在市場經濟的大潮里,一些債務人以種種借口和理由不履行債務,嚴重影響了國家正常的經濟秩序,對此,我國正以法律的形式采取強制執行措施,以維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然而,《沒》片卻沒有選擇正當的方式方法加以表現,而為了追求感觀上的刺激,采用“綁架”這一黑社會的慣用手法來加以運作,這在人們的心里上,無凝會造成難言的壓抑和恐懼。如果說,只有通過“私了,這種在中國根深蒂固、愚昧落后的方式和手段才能解決一切問題,才能喚起人們的良知,喚回他們的內在真情,那么法律何在?人間的真情還有多少?法制國家的建立更待何時?這簡直是對廣大觀眾的一種誤導。而作為人民的藝術家,更有責任通過藝術作品這種大眾娛樂方式,為推進我國的民主法制建設添磚加瓦,讓人們在享受藝術的同時,多一些美好的教益,多一些自信,愿“綁架”不再復發,愿人間少些法盲和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