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洗我們的眼睛
據說在日本的汽車制造業內流傳著這樣一句“格言”:一流車賣歐美,二流車賣日本,三流車賣中國。
都是有巨大潛力的汽車消費市場,為什么賣到中國的偏偏是最次的車呢?精明的日本人給出的答案很簡單:歐美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中心,是發達的代名詞,自然有權享受最好的車;本國人民當然不能怠慢,花適當的價錢能享受很好的車,合情合理;至于中國,尚屬發展中的貧窮落后的國家,有輛日本車用就相當不錯了,當然只配用三流車。
面對三方買主,口本商人的眼里有了三種不同的色彩。而我們,在感情上遭受其白色眼球掃蕩之余,不能不在理性上受到撞擊。
再把目光轉向國內。北京與上海之間要建高速鐵路,這其中無疑包含著巨大的商機。在全球范圍招標之后,人圍的只剩下三家公司,分別來自德、法、日。三者當中,日本的新干線公司是最具競爭力的:技術成熟,經驗豐富,更重要的是報價最低。雖然德、法技術指標中行車速度的優勢明顯,但價錢卻高得驚人。如此看來,這競標成功是非日本人奠屬了。但事情卻沒有表面上那么簡單,日本“新干線”竟然是希望最小的!原因自然是我們的民族情結:誰都不能忘記那段刻骨銘心飽含恥辱的歷史。為了防止日本人中標,有人甚至在網上收集簽名,準備上書中央,竭盡全力阻止“鬼子”的“人侵”。
面對三方承建商,我們的眼里便也有了不同的色彩。而我們,除了在感情上獲得了平衡之外,在理性上又面臨著一次考驗。
需要說的是,日本汽車制造商現在已經在為當初他們眼中的色彩付出代價了:由于畢竟是三流車的質量原因,日產車在中國的占有率逐年下滑,國產車和歐美車占據了他們丟失的市場份額。雖然日本人極力想挽救這種局面,并且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如本田在廣州開設分廠,但日產車及日本商人的“白眼球”帶給人們的感受和印象卻是短期內不能改變的。不一樣的“色彩”給了日本人不一樣的“回報'
再來想像我們的京滬高速鐵路吧!如果為了國人的民族情結,選擇了德、法的技術,我們會不會遇到長期入不敷出賠本經營的情況?會不會付出其他更多或更高的代價?到那時再想起“新干線”恐怕就太晚了。
用冷靜洗洗我們的眼睛吧,否則我們會為眼中不同的色彩付出沉重的代價,我們沒有理由再任由那些色彩干擾我們的大腦,我們需要的是,用冷靜清洗過的純澈透明的眼睛!
首先要說的還是立意與話題要保持一致,本文做到了。但本文立意的巧妙在于不僅扣住了話題,更是“不言愛國而處處愛國”,含蓄之中,促使我們的愛國熱情又添加了幾分必要的冷靜和深沉。這種化起伏為平靜“盡在不言中”的處理,毫無疑問給人以獨特之感。
其次,材料的選用很有時代感和由此產生的震撼力。有關汽車的問題在人們現在的生活中早就成了熱點,選取熱點作為切入點,吸引讀者是沒有問題的;使用材料時,圍繞中心構成對比,不僅開闊了讀者的視野,還使得主旨在一定的高度上得到了必要的強化,產生震撼人心的效果--誰不愛國呢?!
再次,本文視角由國外回到國內,再加上材料后格式相類、意思層進的議論語句的點示,不僅使思路順暢無阻,而且使結論順理成章。’、
最后,大的“板塊式”的結構順應了內容的需要,合“情”合“理”而又具有一定的視覺沖擊力,這也是本文一個很醒目和值得關注的地方。
需要補充的是,本文從另一個角度也給我們提供了應試作文的一個不是經驗的經驗:即使高考復習很忙,也應該比較密切地觀察、感受甚至記錄周圍活生生的東西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