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個美麗的城市。古往今來,多少人曾為秀美端莊的西湖傾倒,多少人曾魂牽夢縈過這個被譽為“人間天堂”的城市。
這個春季,頻頻來杭城配藥的我卻無心流連這些美景,只獨獨鐘愛那小巷口的一家書店。第一次推門進去,我就被它深深吸引住了這家書店對我來說十分新奇。為什么呢?因為它除了24小時營業賣書之外,還和文具店接通,更妙的是還連著一個小咖啡吧呢!在橘黃的燈光下,坐滿了愛書之人,有的一邊握著飲料礙飲一邊悠閑地輕輕翻動書頁,不緊不慢地看著……有的全神貫注地捧著一本書,汲取著精神食糧,時不時地在小卡片上做著筆記,完全忘記了自己身處何地。書香、咖啡香氤氳在空氣中,似乎這兒就是他們的家。我一下子就迷醉了!
走上二樓,滿眼的少兒圖書頓時呈現在我的眼前。我穿行在書架之間,用目光撫摸著那些圖書。嗯,就這兩本了——《追風箏的人》和《燦爛千陽》。站起來,左轉,再右轉,奔收銀臺,付款,這幾步一氣呵成。我迫不及待地來到一樓,點了一份飲料,把自己埋進沙發,如饑似渴地看起來。
那之后,我一次又一次地去杭州配藥。藥是如此之苦,但是因為有了這家書店,我小小的心卻總盼望著爸爸媽媽能早些帶我去杭城。與其說我是去配藥的,還不如說我是為了光顧這家書店而去的。我一次又一次地走進這家書店,和一本又一本的新書見面。在這兒,我看到湯姆叔叔正在低矮的木屋旁辛勤地勞作,他黝黑的臉上散發出了人人平等的信念;我看到來自綠山墻的安妮勇敢自強,正在幻想的世界里盡情遨游……我成了那兒的周末常客。每一次配好藥,我就鉆進這家書店,在那兒愉快地度過半天。對于我來說,那兒比杭城的任何一個景點都有吸引力。我在那兒看書,也就成了它的一部分,我的呼吸就是它的呼吸。在那兒,我是自由的,不受干擾,不受限制。杭城炫目的春花已漸漸凋零,而我更愿意讓時間在裊裊的咖啡香中悄悄逝去……有一次,我從這家書店里帶回來一本《林清玄散文自選集》。我好喜歡這些文字,它們帶給我非凡的感受。我的心穿行在這些文字之間,從《玫瑰與刺》《接枝》《活珍珠》等一個個娓娓道來的故事里,我感受到了天性敏感的林清玄的天真、純善、美好、莊嚴,我的心也變得平靜起來。那段時間,我正好在聽一個網絡電臺里他人分享的錄音——《名家談讀書》。于是,我也大聲地讀林清玄的這些散文,把它們一一錄了下來。我把這些錄音傳到了這個網絡電臺,居然每天都會得到四十多次的點擊——這說明每天有四十幾個人聽到了這些美麗的散文。我又想,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就大約會有一萬五千人聽到這些美好的聲音,傳播這些睿智的故事了。林清玄日日行善,通過文字來和我們分享人生的頓悟,我竟然也可以讓更多的人和我一起享受這無邊的書香了!我也可以做有價值的事啦!
我突然感謝起那些難以下咽的藥來,是這些藥讓我結識了這家書店,結識了林清玄,結識了書里書外的一個個朋友,領略了書中別樣的風景,滋養識了林清玄,結識了書里書外的一個個朋友,領略了書中別樣的風景,滋養了我的心靈。聽說書猶藥也,善讀者可以醫愚。治病又醫愚,難道我可以兼得魚與熊掌?
期待著,期待著再一次來到那家氤氳著書香、咖啡香的書店……《追風箏的人》讀后確實久久不能平靜。是一次救贖,是一段刻骨的友情,是一個時代的縮影,還是……讀后,真正感覺到書如藥。小作者構思精巧,將自己的經歷與讀書的感悟相結合,買藥即買書,閱讀即治病,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