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生命中都有一只風箏-----讀《追風箏的人》有感
在一片火紅的晚霞下,一只風箏飄蕩空中 ,遠遠的,甚至看不清它是什么顏色,也不知道它預示著什么。
這是《追風箏的人》的封面,一幅讓人捉摸不透的畫面,那長長的風寧線后面到底是什么呢?我翻開華麗的封面 ,開始走進那一片火紅的晚霞,頭上風箏獵獵作響,耳畔傳來了那句真摯的諾言:“為你,千千萬萬遍。”聽著它, 宛如一個天真的玩笑,愚弄著生命中多少的愛恨情仇。讀著它,有如讀一個久遠而苦澀的夢,夢里的那片焦土,上演 著昔日的繁華與安寧,今日的苦難與戰亂。生命終究是由一點點幸福、一片片心碎、一絲絲悔恨和一縷縷無奈組成的 耐人尋味的情感集合。就在阿米爾與哈桑曾經生活的那塊土地上,我小心翼翼地感悟著生命帶給我的那薄如蟬翼般易 碎的感動。
風寧是什么?阿米爾和哈桑一直在追逐的是什么?《追風箏的人》講述了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與他父親 仆人的兒子哈桑之間的友情故事,作者并沒有用很華麗的文筆,他僅用那淡柔的文字細膩地勾勒了家庭與友誼、背叛 與救贖,平靜之中卻給人以震撼。當仆人哈桑——阿米爾最好的伙伴,被其他富家少爺圍困在角落里施以暴力時,阿 米爾——哈桑最信任的朋友,卻蜷縮在陰暗的角落里默默注視,直到淚流滿面卻仍不敢挺身幫助哈桑。可命運的指針 并沒有停止,阿米爾因為懦弱而極端害怕卻又慚愧不已,無法面對哈桑;最后甚至栽贓他,讓他永遠離開了這個家。 到后來阿米爾獲悉哈桑竟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時,悔恨與傷痛糾結。當中年的阿米爾偶然得知不知所蹤的哈桑的消 息,不顧生命危險,前往家鄉阿富汗,開始了救贖之旅。但時間是可怕的,因為它可以讓一切都改變:終于回到家鄉 的阿米爾,目睹了家鄉的變化,戰亂不斷,民不聊生;同時也見到了兒時的老管家,見到了荒廢的家,也得知了哈桑 的死訊。哈桑死了,阿米爾的救贖卻沒有停止,哈桑唯一的兒子索拉博落入了阿米爾兒時的宿敵手中,兒時的懦弱和 愧疚纏繞著中年的阿米爾……
一場救贖再次開始。阿米爾救回了索拉博,可此時的索拉博卻因精神上的傷痛而變得漠然,唯有說起風箏——哈 桑和阿米爾童年最喜愛的玩物時,才會不知不覺地笑起來。書的后半部分描寫主人公心靈的救贖,他費盡周折找到了 哈桑的兒子索拉博,追到了心中飄移已久的風箏,重新成為一個堂堂正正的男子漢,生活的大門終于又向他敞開了。 危急關頭的懦弱無助,親人面臨危險時的慌亂無措,失去親人時的悲傷孤獨,所有的一切都在哈桑之子放飛的風箏中 得到了原諒與補償。阿米爾的結局,相比而言,是幸福的。他終于明白了愛的意義以生命為代價。
只要是能夠沉下心來閱讀的人,都會被其中直指人心的情感打動,也會從中折射出自己曾經有過的心結:比如傷 害別人時的快意和猶豫,危急關頭的懦弱無助,親人面臨危險時的慌亂無措,愛情乍到時的浮躁不安,失去親人時的 悲傷孤獨等。胡賽尼的筆猶如一把尖利的刻刀,將人性的真實刻畫得近乎殘酷,卻又毫不嘩眾取寵。
也許故事的結局并不完美,也許有些許苦澀酸楚。但人生就是這樣,犯錯,錯過,再用一生來換回。應該承擔的 責任,我們無法推卸;應該克服的困難,我們無法逃避;應該面對的人生,我們無法選擇。這就是生命,它要求我們 在風風雨雨中勇于前進,敢于承擔,在點點滴滴中細細回味每一分苦與甜,慢慢體會每一分情與怨。
合上書本,封面上的景色再次映人眼簾:在一片火紅的晚霞下,一只風拳飄蕩空中,遠遠的,甚至看不清它是什 么顏色。那長長的風拳線后面,是一份對人生命運深深的信服與感激。
每個人生命中都有一只風箏,我們在命運的安排下義無反顧地追逐著,在幸福與痛苦的反復交替中漸漸地感悟著 生命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