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規劃的含義
規劃是一種時間跨度長(5年以上)、范圍廣、內容比較概括的計劃。如《福州市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滬東重型機械廠發展十年規劃(2001-2010))、(華西村經濟社會“十一五”發展規劃(草案)》。
二、規劃的特點
規劃是廣義計劃文案的一種,基本結構內容、要求與計劃相同。其自身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時間跨度大
一般的工作計劃,大都以年為計,如《xx市政府2005年經濟發展計劃》、《xx 省環保局2006年工作計劃》。而規劃的時間界限一般在5一10年,如《xx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
(二)內容概括性強
因為時間跨度大,因此規劃的目標任務、措施要求等比一般計劃概括性要強,不可能像計劃那樣具體,更不可能落實到基層車間班組。規劃提出的措施也比較原則。
(三)內容更有前瞻性和預見性
規劃安排的任務和措施都在5年以上,因此必須提高調查研究、科學預測和決策的質量,并在科學預測和決策的基礎上提出規劃的具體內容。如果沒有高瞻遠矚的目光,沒有深謀遠慮、洞察未來的能力,規劃的內容就會脫離實際,就會與客觀環境的發展變化有很大的距離,這樣的規劃就失去了指導工作的價值。
(四)與年度計劃和專項規劃配合使用,形成綜合滾動管理模式
規劃是一種綱領性的文件,提出的目標時間長而且包含范圍廣,必須有與之配套的年度計劃和專項規劃,才能充分發揮作用。如《大連市(2006-2010)五年發展規劃》出臺以后,具體的部門還要形成2OO6、 2007. 2008年等各年的計劃,以及五年來工業、農業、環保、教育、市政與建設等的發展規劃與計劃,形成互相配合互相補充滾動管理綜合生效的體系,只有這樣才能確保規劃任務的落實。
三、規劃的內容與結構規劃由標題和正文組成。
(一)標題
規劃的標題包括規劃制作單位、規劃內容、規劃時限和文種組成,如《廣東省疾病防洽工作1一年規劃(2000-2010)
(二)正文
規劃的正文一般都比較長,因此要求目錄、大標題、小標題必須突出鮮明。正文中應當寫明以下內容:
1.背景分析和指導思想
這是制定規劃的依據,因此不能簡單地羅列,而應認真地綜合分析宏觀環境和微觀條件,找出有利因素和不利條件,并提出明確的指導思想,使規劃提出的目標建立在科學可靠的基礎上。
2.目標要求和努力方向
這是規劃的主題和核心,是回答“做什么”和“怎樣做”的問題。任務要明確,措施要有力。這部分一般采取“并列式”結構,即措施在各自的任務提出后分別提出。 3結尾
在規劃的最后,發出富有號召力、簡短有力的遠景展望,以結束全文。請看下面一個城市的發展規劃:
xx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
序言
第一章發展基礎和發展環境
第一節“十五”發展回顧
第二節“十一五”發展環境
第二章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第一節指導思想
第二節發展目標
第三章空間功能區劃和生產力布局
第一節構建空間開發新格局
第二節優化生產力布局
第三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第四章創新經濟增長方式
第一節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第二節培育產業集群
第三節創新政府引導機制
第五幸促進城鄉統籌發展
第一節積極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第二節突出中心城市建設
第三節加快發展縣(市)城區和重點中心鎮
第六章科教發展和人才開發第一節強化自主創新第二節優先發展教育第三節建設人才強市
第七章構建和諧社會
第一節加快富民步伐第二節加強人口工作
第三節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第四節建設文化大市
第五節加強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
第六節健全社會公共安全機制
第八章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第一節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
第二節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
第三節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第九章全方位推進改革開放
第一節深化體制改革
第二節全面擴大時外開放
第三節推進區城合作與交流
第十章規劃保險和規劃實施
第一節完善政策措施
第二節落實專項規劃和地區規劃第三節實施重大項目
第四節創新規劃實施機制
這個城市的“發展規劃綱要”,包括序言和十章,計4萬字,因篇幅限制,只列目錄。從目錄中我們可以看出規劃時間跨度大,內容比較齊全的特點。在第一章第二節 “發展目標”中,對經濟增長、結構效益、科技創新、城鄉發展、人口資源環境、人民生活等方面都提出了指標性的量化要求。第十章“規劃保障和規劃實施”中就“完善政策措施”等四個方面闡述了各項措施,但談得都比較概括。如關于“科技創新和人才開發”,只提出“十一五”投資76億元,完成科技創業園、高職教育集聚區等高校擴建及中學建設改造等重大項目17項。內容比較籠統,沒有細化到具體單位。
四、規劃的寫作要求
規劃的寫作要求與計劃相同。
在此要強調一點,就是規劃的時間跨度比較長,涉及面也比較廣。因此必須有預見性和通盤性的考慮。撰寫規劃時應當傾聽有關部門專家的意見,有關的秘書人員要多討論幾次,寫出初稿請領導審閱。這樣寫出的規劃質量會更高。
九州大學“十一五”發展規劃(草案)
“十一五”時期(2006-2010年),是九州大學落實科學發展觀、優化資源配置、完成轉軟變型,全面構建遠程開放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雙輪齊轉”新格局的關健時期。根據《江蘇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精神,基于我校建設九州大學“十一五”發展規劃(草案)
“十一五”時期(2006-2010年),是九州大學落實科學發展觀、優化資源配置、完成轉軌變型,全面構建遠程開放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雙輪齊轉”新格局的關健時期。根據《江蘇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精神,基于我校建設現狀和未來發展態勢,本著立足現實,著眼長遠,加快發展,科學發展的總體要求,制定九州大學“十一五”發展規劃(草案)。
一、“十一五”期間我校事業發展的新環琉
“十一五”期間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經濟結構快速調整、社會結構加快轉型、全面推進小康社會建設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高等教育大發展的重要歷史時期。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人民群眾接受大眾化高等教育的強烈愿望,以及今后五年城鄉人口和生源的諸多變化,都對大學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校面臨著機遇與挑戰并存、機遇大于挑戰的發展新環境。
(一)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和學習型社會,為我校事業發展開拓了新的空間。(略)
(二)我市全面推進五大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戰略,對我校事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
求。(略)
(三)高等教育激烈競爭的態勢,使我校事業發展面臨新的壓力。(略)(四)教育布局調整和資源整合,使我校面臨轉軌變型的新課題。(略)
(五)學校改革發展中的新情況、新問題,使我校事業發展面臨新的考驗。(略)二、“十一五”期間我校事業發展的指導思想
“十一五”期間,我校事業發展的指導思想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以構建國內一流的省級遠程開放大學和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為主旨目標,實施發展興校、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建校的總體戰略,為我省實現“兩個率先”培養高技能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為構建我省終身教育體系和學習型社會作出新的貢獻。
三、“十一五”期間我校事業發展的奮斗目標
“十一五”期間,我校事業發展總的奮斗目標是;把我校建設成為國內一流的省級遠程開放大學和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
為了確保總體目標實現,我校確立以下九項主要奮斗目標:
(一)學校發展規模。各類教育在校生規模達到12000人,比“十五”末增長
50%。
(二)校區基本建設。完成在新城區占地300畝、建筑面積11萬平方米的新校區建設,使學校占地面積與建筑面積分別比“十五”末增長1.5倍與l倍。同時不斷完善老校區的功能。
(三)教師隊伍建設。教職員工總數達到300人左右,比“十五”末增長50%,其中專職教師200人,占66%;“雙師型”教師80人,占專職教師的40%,
(四)學校總資產規模。學校總資產規模由“十五”末的6800萬元提高到2億元,增長1.9倍。
(五)品牌專業創建。根據我省五大產業優化升級戰略汁人才的需求,積極調整專業設置和課程結構,努力創建以計算機輔助設計、機電技術、數控機床、藝術裝清設計、電子商務、物流管理、國際商務(國際合作)、信息工程、應用英語為主的九個品牌專業。
(六)教育教學質量。實施質量立校、特色建校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高技能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使各類學生按時畢業率達到95%以上。
(七)畢業就業工作。各類應屆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5%以上。
(八)學校經濟收入。學校各項收入年均達到3000萬元以上,比“十五”末凈增 1000萬元,增長50%
(九)教職員工收入。全體教職員工的工資收入、職崗津貼和福利待遇在“十五” 末的塞礎上,年均增長8%以上。
四、“十一五”期間事業發展的主要任務和措施
(一)擴大辦學規模,實現新的跨越
1.努力擴大遠程開放教育(略)
2.穩固提高普專教育(略)
3.大力發展中職教育(略)
4全力創辦高職教育(略)
5認真辦好非學歷教育(略)
6.積極拓展國內外聯合辦學梁道(略)
(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1.整合院系資源(略)
2加強學科建設(略) 3.調整專業結構(略) 4提高教學質量(略)
5強化全面質量監控(略)
(三)加大科研力度,提高科研水平
1.增強科研意識(略) 2.明確科研重點(略) 3.推動交流與合作(略)(四)加強隊伍建設,優化師資結構
1.隊伍建設規劃(略)
2.推進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建設(略)
3建立穩定的兼職教師隊伍(略)
4建設精干有效的科研、管理和技術隊伍(略)(五)推進素質教育,培養雙高人才1.素質教育的重點(略) 2.素質教育的形式(略)
3素質教育隊伍建設(略)
4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略)
(六)堅持依法治校,創建和諧校園
1.加強民主政治建設(略) 2.加強勤政廉政建設(略) 3.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略) 4.加強師德建設(略)5.加強校園綜合治理(略)
(七)深化管理改革,提高管理效能
1.深化機構、干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略) 2深化財務管理制度改革(略)
3.深化后勤管理體制改革(略)
(八)積極籌措資金,加快新校區建設
1.多方籌措建設資金(略)
2.加快規劃設計步伐(略)
3.按期完成新校區建設(略)
二00六年二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