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首歌唱得好:好山好水好地方。它描繪的正是我們美麗的家鄉…肇慶。優美的自然風光和悠久的歷史文化,讓我這個新肇慶人感到無比的驕傲與自豪。改革開放以來,肇慶這座西江流域上的千年古城,淋浴著改革的春風,煥發出更絢麗的色彩。
在欣喜的看到肇慶全面發展的同時,作為一名年輕的醫務工作者,我時常在想我又能為肇慶的發展做出怎樣的貢獻呢?正當我苦苦思索而久久不能找到答案時,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清晨,在上班的人流中,在喧鬧的醫院門口,我看到一張讓我永遠也無法忘記的臉。那是一張寫滿了疲倦的臉,嘴角卻掛著淡淡的微笑,親切而溫暖;雙眼充滿血絲,眼神卻鎮定而平靜。她不高的個頭,略顯單薄的身軀,加上這張溫暖而平靜的臉,卻在我的心里產生了無比的震撼,這就是我院呼吸科陳曉紅主任。那天她正搶救完病人后又趕著回家送孩子上學。陳主任為了病人的安危,不分晝夜,不顧小家,已經成了家常便飯。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經歷得多了,也就越發顯得平淡了。是啊!同樣作為醫生的我,也應該像陳曉紅主任那樣,勇于承擔社會所賦予的責任,救死扶傷,更重要的是要將所做的一切都作為自己的份內事,默默地奉獻,不圖回報。
肇慶要構建和諧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擁有健康的建設者是關鍵。沒有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建設和諧安康肇慶就是一句空話。作為人民的健康衛士,作為一名年青醫生,我沒有什么豪言壯語,我要做的只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患者服務中去。回顧從醫十年,一路走來,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有的只是十年如一日的兢兢業業。把病人當親人,把病人的需要作為自己的天職。記不清有多少次為了避免病人來回奔波,我幫病人墊付醫療費;下班時間經常是一推再推,直到看完所有的病人;有時為了解除病人的思想顧慮,我三番五次或打電話或面對面地和病人談心,讓他們安心接受治療;還有幾次,病人出于感激送來了紅包,我也是在看完病后悄悄地夾到病歷本中退回給病人。作為一名醫生,工作是平凡的,貢獻也是微薄的,但是我愿意為了我深愛著的事業堅守著這份貢獻,愿意用我畢生的智慧和力量去為這個城市的發展提供健康保障。
奧斯特洛夫斯基說過:“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首往事,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那么臨終之際,他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一為解放全人類而斗爭。”作為當代中國青年,作為發展中的肇慶的醫務工作者,我們的回答是什么呢?我們的回答是:將青春融入祖國建設和衛生事業的強勁脈搏中,努力完成時代賦予我們青年的嶄新使命。把有限的生命投人到無限的為患者服務中去,為建設和諧安康肇慶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