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成長經歷中,總有著這樣一本書,它會讓你手不釋卷,讓你感悟良多,也讓你受益匪淺。對于我來說,這本書便是《平凡的世界》。書中為我們描述的是一群世世代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普通人,在自己的土地上演繹著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歡離合、貧窮與富裕、苦難與拼搏、世事變更的戲劇。作為讀者,我的心情也隨著或喜或悲的故事情節時而欣喜時而傷悲。在這本書里,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驚天動地的場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他們共同構筑了這個"平凡的世界".它為我們解讀了平凡和苦難,闡釋了生活的意義。
其中對我影響最大的人物是孫少平,他是一個對苦難有著深切的認識,對生活有著深邃的理解,對精神世界有著深刻追求的人,他那堅如磐石的意志,苦中作樂的灑脫,在平凡的環境中顯得如此不凡。從學生時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時代的"攬工漢",他經歷的是艱苦卓絕的人生奮斗,然而在痛苦與磨礪中,他形成了一種對苦難的驕傲感、崇高感。我欣賞他對待苦難的哲學,欽佩他對勞動的認識,羨慕他對生活的理解。
他在社會的最底層掙扎,為了賺錢而受盡折磨,但是他與身邊的人不同,他將這些看作是生活對他的考驗,對于苦難他沒有畏縮,相反激起了對苦難的"熱愛".在他的理念中,自己經歷千辛萬苦而釀造出來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輕而易舉拿來的更有滋味——他甚至把自己的這種認識叫做"關于苦難的學說".我不得不驚嘆他的這種對于苦難的態度,如此坦然,如此脫俗。我常常在想,如果我是他,在遇到這些困難、挫折的時候,能否這么樂觀的去對待,能否有這樣的認識?我以前不能肯定,因為我一路走來都比較順利。但是當我經歷了喪父之痛時,我并未如想象中不堪一擊,我才發現,讀懂了"苦難的哲學",面對苦難時會多一份從容,少一份埋怨,多一絲勇氣,少一絲懦弱。
"一個人精神是否充實,或者說活得有無意義,主要取決于他對勞動的態度。"這是書中讓我反復咀嚼的一句話,初讀未能體會,再讀若有所悟,三讀方才明白其中的精辟之處。所謂的"對待勞動的態度",我的理解是"對待生活的態度".看看這些年自己以及身邊人的人生經歷,不難發現人生來是沒有差別的,然而經過了不同的境遇和發展之后,人與人之間便產生了巨大的差別。而在這期間,對于生活的認識不同,對產生這樣的差別就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正如我們進入稅務系統的時候,擁有同樣的機遇,面對同樣的挑戰。然而,經歷個五年、十年的工作之后,有的人仍然在原地徘徊,而有的人早已邁出大步,究其原因,正是由于對于生活的態度各有不同。
我認為,每一個還擁有夢想并在追夢的人們都該讀一讀《平凡的世界》,它會讓你懂得付出,盡管命運是那樣的不公,可只要你不屈不撓、艱苦奮斗、勇往直前,就終能獲得最后的成功;每一個正在虛度生命的人們更應該讀《平凡的世界》,它會讓你懂得堅持,盡管你可能會遭遇孤獨,但只要你認定了自己的理想,那么坦然面對孤獨將是你勇往直前最后的支撐點;每一個心中還有愛的人們更應該讀一讀《平凡的世界》,它會讓你懂得珍惜,它告訴你真正的愛不是轟轟烈烈驚天動地,而是充斥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一一對腳下土地的熱愛,對父老鄉親的情意,對戀人的愛戀,如同涓涓細流都隨著書中使用最頻繁的一個詞語"親愛的"流進了讀者的心坎。它教會我們不必用盡生命去做一個漂亮的人,但應堅定信念去做一件讓大眾受益、讓自己欣賞的漂亮事。因為前者只能證明你的處事圓滑,而后者則將見證你精彩的一生。
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會在閱讀《平凡的世界》后感觸傾聽那些久遠的聲音,但是我們更應該讀懂這平凡中的非凡之處,只有那樣我們才會在這個因欲望日益膨脹而扭曲的時代,盡快找到自己的方向,不至于到油盡燈枯時,還在迷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