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國演義》有感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一曲《臨江仙》作罷,裊裊的余音在烽煙間彌散開去,當迷霧散盡,展現(xiàn)的是一幅波瀾壯闊、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橫軸。而在上面點綴著的不是一個個文人騷客,血洗沙場的年代注定他們會被刀光劍影所超越;亦不是一個個濟世大臣,群雄并起的歲月注定他們會被時代的步伐所超越。縱橫其間的是一個個壯志凌云、要在歷史的舞臺上留下自己不朽地位的人,是一群懷著廣闊胸襟的時代驕子。
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如何脫穎而出,做時代的弄潮兒,在中華文明的史詩間留下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我認為一片豁達的心懷是必不可少的。而《三國演義》正為我們敘寫了這一個個虛懷若谷的豪杰開創(chuàng)自己的宏圖偉業(yè)的故事。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曹操這一叱咤北疆、無往不勝的豪強就擁有這份灑脫、豁達。赤壁之戰(zhàn)一敗涂地,曹操南征受挫,這突遭的失利對任何人而言都是極大的打擊,更何況是一路一帆風順,從挾天子以令諸侯,位及權(quán)臣,到官渡之戰(zhàn)掃平北方,在向著一統(tǒng)中原的競賽中,占據(jù)了頭把交椅的他。不比歷經(jīng)磨難的劉備,一次次的失利已成了他不斷進取的動力。正如在風平浪靜的海面上,一場突至的暴風雨就足以毀滅一個船隊,而顯然,赤壁之戰(zhàn)便成為了三國時期曹操這一“無敵艦隊”所遭受的突如其來的風浪。一場失利可能損失了數(shù)以萬計的士兵,可能浪費了數(shù)以萬計的糧草,可這一次它奪去了的是銳氣,是曹操一鼓作氣、統(tǒng)一中原的果決。這一打擊應(yīng)是無比巨大的。然而,失敗可以打倒的只是弱者,從失敗中走出的就是強者。可以說,赤壁之戰(zhàn)后,若孫劉聯(lián)盟乘勝追擊,那么,仍沉浸于失利陰影中的曹操勢必將一潰千里。孫權(quán)就是這么做了,但劉備卻罷兵了。故曹操沒有一敗涂地。
失利后的曹操,立刻躬身向反對這次南征的謀臣道歉,放下三權(quán)宰相的架子,對支持南下的人也安撫勸慰。消磨的銳氣在他的言行舉止間逐漸重塑,繼而形成的是一股上下齊心、精誠團結(jié)的信心。正如高爾基所言?.“哪怕是自己的一點小小的克制,也會使人變得強而有力。”曹操的這份克制便是他博大胸懷所蘊含的產(chǎn)物。他迅速從失利陰影中走出的豁然,他既往不咎的胸懷,他眾人之上而不驕的平實,這是一個有著廣闊心胸的人所應(yīng)具備的品質(zhì)。顯然他做到了。合肥之戰(zhàn),他退卻了孫仲謀的揮師北上,武將張遼憑此一役大破吳軍,威震逍遙津,為曹操奠定了一統(tǒng)中原的格局。
曹操這一叱咤北疆、無往不勝的豪強就擁有這份灑脫、豁達。廣闊的胸懷,猶如洶涌波濤間巔立的一座燈塔,它帶來的不僅是光明更有成功;廣闊的胸懷,不是上天賜予成功者的標志;廣闊的胸懷,是成功者對抗命運的利器。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有著盡是足以奉為偶像的人物,小小的《三國演義》也有廣闊胸懷的豪杰。而今的我們更應(yīng)與時俱進,以一顆包容的心在時代的舞臺上創(chuàng)造自己的一片天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一個包容的胸懷納下的萬千失敗中必會裹挾一次足以值得驕傲的成功。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細細品味這首《臨江仙》,欲訴說的不也正是一個博大的胸懷。